食蚜蝇科和蜜蜂科的区别


食蚜蝇科和蜜蜂科的区别

文章插图
食蚜蝇科和蜜蜂科的区别如下:
1、分布不同
食蚜蝇科:全世界已知5000种,其中分布于新热带界的种类最多,约占总数的1/3;新北界和古北界次之;中国已知300余种 。此外,已知食蚜蝇的古化石昆虫70余种 。
蜜蜂科:全世界均有分布,而以热带、亚热带种类较多 。
2、形态特征不同
食蚜蝇科:头部新月片不显著,颜多少突伸;翅r4+5与m1+2间有伪脉,常具鲜明色斑的蝇类 。形似蜂,腹节上常有黄黑相间的斑纹 。R 脉与 M 脉间有一游离的伪脉( spurious vein ) 。幼虫体平滑或有圆锥突起及刚毛;捕食性种类的体前端尖,后端平截;粪食性种类的腹末有长的呼吸管 。
蜜蜂科:体小型到大型,长2~39mm 。多数体被绒毛或由绒毛组成的毛带,少数光滑,或具金属光泽;中胸背板的毛分枝或羽状 。雌性触角12节,雄性13节 。前胸背板短,后侧方具叶突,不伸达翅基片后胸背板发达 。翅发达;前、后翅均有多个闭室,但前翅翅室变化大,亚缘室2~3个;前翅上有1径褶穿过1m-Cu横脉上的气泡;后翅具臀叶,常有轭叶 。雌性腹部可见6节,雄性7节 。
蜜蜂科科属构成
蜜蜂属下由9个独立种构成:西方蜜蜂、小蜜蜂、大蜜蜂、东方蜜蜂、黑小蜜蜂、黑大蜜蜂、沙巴蜂、绿努蜂、苏拉威西蜂 。
根据进化程度和酶谱分析以西方蜜蜂最为高级,东方蜜蜂次之,黑小蜜蜂最低 。其中黑小蜜蜂、小蜜蜂、黑大蜜蜂、大蜜蜂、沙巴蜂基本以野生状态生存着为植物授粉作贡献;而中华蜜蜂、西方蜜蜂多以生产用蜂种,普遍为人类饲养 。从狭义上指蜜蜂属尤其指家养的意大利蜂、中华蜜蜂、欧洲黑蜂(包括我国的东北黑蜂、伊犁黑蜂)、卡尼鄂拉蜂、高加索蜂 。
意大利蜂约长1.2厘米,喙长约6.5毫米,头和胸部有短而硬的毛,颜色各异 。头部有两个大复眼和3个单眼,视力强 。还有一对能感受气味的触角 。
蜜蜂是昆虫纲膜翅目蜜蜂科动物 。蜜蜂也是社会性昆虫,由蜂王、雄蜂、工蜂等个体组成 。
一、蜂王
蜂王的社会分工就是专职产卵,肩负着繁衍后代的社会重任 。它的身体发展得很健壮,大腹便便,体重是工蜂的两倍,在产卵期间,蜂王每天都要让工蜂饲喂蜂王浆,以促进快速代谢保持旺盛的产卵能力 。
二、雄蜂
社会分工是与蜂王交配 。雄蜂是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蜂群内的雄性“公民”,每到交配季节,性成熟的雄蜂便会自动地聚集在某地空中飞舞,目的是招引蜂王 。一旦蜂王出现,所有的雄蜂便追逐而去,经过一番争夺,最终获得交配权的就仅有一只,谁的个头最大、体格最健壮,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与蜂王进行交配 。交配结束后,雄蜂便因生殖器官被全部拉了下来而立刻死亡 。
三、工蜂
【食蚜蝇科和蜜蜂科的区别】社会分工最多,任务最重 。可以说,除了蜂王与雄蜂各自的任务外,蜂群内的其他所有工作都由工蜂承担 。工蜂要酿造1千克蜂蜜,需要采集10千克花蜜 。来来回回总共要飞行32万千米,这个路程大约相当于绕地球8圈 。工蜂一出生就开始工作,分工是按照日龄的增长而改变的 。通常情况下,工蜂1~3日龄时,负责保温孵卵,清理产卵房;3~6日龄时转为饲喂大幼虫,调剂花粉与蜂蜜;6~12日龄时改为分泌蜂王浆,饲喂小幼虫和蜂王;12~18日龄时又更换为泌蜡造脾,清理蜂箱;18日龄之后,其任务就是采集花蜜、水分、花粉、蜂胶及巢门防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