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无尽之路 无尽之路攻略

无尽之路攻略,小说无尽之路 。小编来告诉你更多相关信息 。
伟大的思想越看越相似,糟糕的想法各有各的局限 。
上篇:人如登山早些年,我有个自己构建的研究体系,我把它称为研究的三重境界:
第一层是事实发现和挖掘(fact finding),这是基本的研究能力,就是给你一个对象,到最后,你能在信息层面挖掘详实详尽,几个人围起来问你,无论怎么问都问不倒你,那基本上就完成了研究的第一层打磨 。达到这一层,需要打磨的是一些通用研究技能,譬如数据分析、调查访谈能力、信息搜索和挖掘能力、最最基本的商业知识、沟通能力、外语能力等等,这并不需要多少天分,努力和勤奋一些就好,大部分人做到并不困难,毕业之后的前三年,很多人也在这一层里爬坡和打磨 。
第二层是独立思考 。基于第一层的信息和事实的挖掘,归纳和提炼之后,能形成自己对事物的独立判断 。这对逻辑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独立思考,也意味着一定程度上需要否定他人甚至大多数人,这需要一些勇气、信心和自我认知,甚至和性格里的天性有很大关系,有的人很容易迈出这一步,有的人这一步非常难突破 。
其实,做到了前两层境界,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专业人士了,在职场里,这样的人做到一个业务线的中坚力量也不是什么问题 。
但是,还有更困难的一层,也是研究体系的最高一层,那就是具备修正系统的开放思维体系 。具备开放思维体系的人,会做两件事:第一,是用跨学科的知识框架来解释和审视以上的结论 。第二,这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每隔一段时间,对同一个对象,他可能又有更多的思考和结论在里面了 。
第一层需要刻意练习的韧性,第二层的独立思考需要否定他人的勇气,第三层需要否定自己的智慧 。
在我们主流的价值观体系里,对独立思考有一种全盘接收的欣赏和肯定,但我认为独立思考的价值很多时候是被高估和过誉的 。除非你具备修正体系,否则很多时候,独立思考和固执己见之间的界限模糊 。
现代教育体系的一个隐形缺陷,在于把人按照学科类别进行划分,高中的文理制是一条分野线,到了大学,按照专业来划分,又是二次强化和确认 。从劳动力的社会分工上,这具备合理性,也符合经济规律,可以保证整体收益最大化 。但从个体的成长上,却未必是最有利的方式 。
开放的思维体系,多要多学科知识框架的供养,如果这种跨学科跨越了大的类别甚至更好 。一个学物理的人,如果懂化学(都是自然科学范畴),看起来并不算太性感,但是如果他懂艺术,还精通哲学或者懂一些经济,那这种人的思维体系的开放度会非常高,和这种人交谈,你会发现如沐春风,字字珠玑,每一根白头发里都藏着智慧 。
其实,抛开做研究这件事不谈,我们放大到其他领域和岗位,也大体如此 。不同行业和领域两波人,还在底层和中层爬坡,这两波人在一起通常很难碰撞出火花,行业的差异和岗位的差异会主导两个人的交际场,而做到高手这一层之后,更多的是共性和相似 。各种私董会里面,不同领域的企业家能玩到一块去,一部分也有这个因素在里面 。低手各有各的不足,高手和高手之间都差不多 。
对开放思维体系的修炼,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从大学毕业之后,人应该尽快忘记自己的专业,逐步去掉因为劳动力社会分工而戴上的标签 。但实际上,大部分人在脱离学校之后,所有的学习和信息吸收都会具备很强的功利性,会失去对一门基础学科去学习的耐心 。
对开放思维体系的修炼,一个难度是根本意识不到,第二是即便意识到了,也难以做到 。知难,行也难,甚至更难 。
这是一场艰险的旅程,多年前我意识到这个路径之后,蹒跚学步,一路走来 。这真是一个充满挫折和收获的旅程,挫败来自经常的犯错和试错,耗费的时间和额外精力太多,过程会比较辛苦,容易在机会成本之间反复衡量 。而收获,也是来自时常意识到半年前甚至一个月前的自己是个傻货,不断发现自己的幼稚和愚蠢 。几年前,我开始陆续的把一部分思考沉淀下来,从中也收获了很多预期外的反馈,对我而言,这个公众号就像是一场大型的社会实验室 。我投石问路的抛出一个小观点,看看市场的观点,对我又形成一个正反馈 。譬如——
那篇首次被广为传播的《三分之一即是全程》,无非是把传统的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理论,放逐到量子物理的最基本框架下来重新思考而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