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某海鲜加工厂涉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问题,公安机关开展刑事调查( 二 )


对比可见,被浸泡后的黄金鲍相对之前,不仅个头大了,色泽也更加黄、亮,摸起来滑嫩又有弹性 。
这种神奇“药粉”到底是什么?面对采访人员询问,多位工作人员对此三缄其口 。即使是每日称重分配下药的工作人员,也称“不知道” 。
违禁添加剂:药粉含有毒硼砂
采访人员看到,在该公司的一、二楼两层加工区域内,多数车间和走廊内都装设有监控设备 。然而,配置“药粉”的制冰间里,并没有安装摄像头,且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调配 。

大连某海鲜加工厂涉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问题,公安机关开展刑事调查

文章插图
工人会在没有摄像头的制冰间里“配药” 。暗访视频截图
每当一批黄金鲍解冻完毕后,配置“药粉”的工人就会进入制冰间,从靠墙摆放、编织袋大小的牛皮纸袋里,如挖面粉一般,一瓢瓢地倒在电子秤上的塑料盒里称量、调配,之后再送到操作间倒入水槽冲水溶解 。“黄金鲍、鲍片都要用这药水泡,主要是防腐、去腥、防腐败 。”配药的工作人员称 。
究竟是什么药?采访人员看到,这些装着“药粉”的外层牛皮纸袋和内层的塑料袋上,均未标注任何关于该产品的信息,唯一能够区分的就是纸袋上有手写的字母“G”和“B” 。
为了弄清楚“药粉”的成分,新京报采访人员在车间对两种药粉取样后,送到吉林省长春市一家化学实验室进行XRD物相分析检测,检测结果显示,“G”样本中主要成分均为硼砂,“B”样本也含有硼砂 。
《食品安全法》的规定,硼砂属于有毒、有害物质,是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防腐剂 。早在2008年,国家卫建委(原卫生部)发布《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就将硼砂和苏丹红等添加剂列入第一批禁止添加、使用的名单 。
大连某海鲜加工厂涉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问题,公安机关开展刑事调查

文章插图
用药液泡发的“黄金鲍”产品配料表中未提及使用硼砂等添加剂 。暗访视频截图
然而就是这个对人体会造成损伤,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添加剂,仅在2月27日就被使用了四五袋,粗略估计有200斤 。而这些被硼砂浸泡了2天的黄金鲍,出现在该企业的网店里时,打上了“放心美味”的字样 。
“企业的动机还是为了追逐更多的经济利益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分析称,企业在加工食品时使用硼砂属于违法添加的行为,硼砂除了可以起到防腐保鲜作用外,还可以改变食品的蛋白质结构,增加蛋白质的吃水能力,让食品吸收更多的水分,达到增重的目的 。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表示,根据《刑法》规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同时,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也不得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
海参上色:边煮边染变“高端”
卧底调查期间,采访人员曾被抽调到海参生产线 。在海参蒸煮间内,一筐筐原本泛青色的海参通过煮制后,最终变成了黑褐色 。在该公司的网店里,这些黑褐色的海参,被称为“野生”“高端的海参” 。
大连某海鲜加工厂涉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问题,公安机关开展刑事调查

文章插图
染色后的海参通体发黑 。暗访视频截图
蒸煮间的工作人员告诉采访人员,海参煮过之后颜色变深,并不是因为被煮熟的原因,而是锅内添加有可以染色的物质,煮其实就是染色的过程 。经过蒸煮、泡发等工序,再冷冻包装 。
采访人员询问了多位蒸煮间的工人,他们均表示不确定给海参上色使用的是什么物质,只表示称“类似于茶叶的黑色东西” 。
一位海产品从业人员表示,给海参染色一般是用茶叶、硫酸亚铁和海参一起煮,颜色加深后海参的品相看起来更好 。
除了使用违禁添加剂浸泡海产品外,该公司对员工的健康管理制度也并不严格 。
采访人员在应聘该公司时,提出没有健康证是否可以上岗的问题 。招聘人员称,可以先行上岗,后续会安排相关体检,但从采访人员入职到离开的5天时间内,始终无人安排采访人员前去体检,也无人询问采访人员是否办理了健康证 。入职的第3天,采访人员签订了劳务合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