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的读后感 《局外人》读后感精选大全

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局外人》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
《局外人》读后感篇1
加缪的《局外人》中的男主角,有点像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中的渡边君 。
那种对事情满不在乎的态度,那种一直在寻求事物背后的意义的态度 。
当事情突如其来的砸到了他们头上时,他们一开始都是没有很好的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放佛在事情所赋予的意义没有发现之前,事情只是事情 。
在《局外人》中,男主角在母亲死时,他不是立刻投入到一个角色扮演当中,似乎只要一偏离这个角色所设定的范围,就会被众人指责 。他是仔细的观察,思考,把握这件事情的意义 。
而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他似乎有一个很强大的心灵外壳,外部的难以进入到内心世界 。
在外部世界与内心世界中间,有一道关卡,只有经过了层层审核,外部世界的东西才能慢慢的渗透进去 。
而他对于一切事物的看法,从他对婚姻的看法中,就能感受出来 。

他不是一味的不加审判的去接受因袭继承而来的观念 。
可是,当他心中既没有这些被灌输进去的观念,又没有自己独创的观念时,他面对问题时,无法下手,只能用一句“随便”来对付 。
【《局外人》的读后感 《局外人》读后感精选大全】而在这点上,却被无数人所不理解 。
在这里,我不谈论法庭上的荒谬,这是如今司空见惯之物,也无需在这里引述跟累述了 。
最后,他在监狱中,思考了很久,终于,他产生了自己独特的观点,从一种抽象的感觉,转变成了一种实在的情感 。
他希望死之前,有很多群众,这样他不会孤独 。
至于他为什么希望别人都恨他,是否是在表达他前文所提到的',他感受到了孤独 。
他希望哪怕是别人恨他,至少他不是一个局外人,他通过别人恨他来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印记 。

他不再是一个局外人了,他通过别人的恨,与他发生了联系 。
《局外人》读后感篇2
加缪在《局外人》中塑造了一个与世人格格不入的主人公“默尔索”,他因杀人被法庭指控,却由于“在母亲葬礼上没有哭”等一系列异于常人的冷漠行为,被评审团认定是蓄意杀人的魔鬼,整件事情异常荒诞 。
格格不入的人往往会被社会的大多数排斥,这样的现象已经成了一代人共同的生活困境 。现在都说要融入社会,只有融入社会才能更好的生活 。可当你因为要融入环境中时,诚然会改变很多自己的个性,是不是这样也失去了自我呢?其实生活本就是很矛盾的,如何抉择取决于自己 。如果你也是格格不入的人,你会在默尔索身上看到自己面临过的绝望,但《局外人》依然在向人们证明:即使格格不入,我们也要更真实地活着 。这样的人,其实会活的很辛苦,要保持那份真实性,往往有的时候会让人无法理解 。但真实的活着对于有一些人来说,那是生命中最重要的 。
《局外人》是从主人公母亲的葬礼开篇的,说实话,对于我来说,很难理解主人公在母亲葬礼上那样的漠然,竟然连最后看一眼母亲的遗体都好像懒得看,这要是怎么一个冷漠的人才会有这样的表现啊 。也许这就是世人眼中的冷漠之人吧,作者通过一系列的事情,把生活中所有令人难以理解的细节都慢慢的放大和重现,把世间的漠然、粗糙表达的淋漓尽致,让人直面这些荒诞的事情,从而更深刻的感受到另类的真实 。
对于常人来说(就比如我自己),这样的荒诞是很难可以接受的,可这样的小人物其实时刻都生活在你我的身边,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就算发现了,也许你也会选择视而不见 。通过《局外人》让人感受到了这小人物的真实,所见非所得,只有用心去体会那份真实感 。
《局外人》读后感篇3
《局外人》是加缪的成名作,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它形象地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谬”的观念;由于人和世界的分离,世界对于人来说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而人对荒诞的世界无能为力,因此不抱任何希望,对一切事物都无动于衷 。《局外人》以“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开始,以“我还希望处决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来看,对我发出仇恨的喊叫声”结束 。小说以这种不动声色而又蕴含内在力量的平静语调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荒谬的人”:对一切都漠然置之的莫尔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