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快哉亭记沪教版高一下册语文优秀教案( 三 )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3)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现实谈自己的体会,引起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在帮助学生认识“旷达”的人生态度上,引用名言加以共勉 。)
2我们在这一节课积累文言知识
(设计意图:小结、思考是让学生强化及复习课文内容,强化对重难点的消化)
八【课下作业】 以“得与失”为话题写一篇复杂的记叙文,要求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可以编故事例如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苏轼等等,也可以写自己身边的事 。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获得更深的人生感悟,获从课文的学习中获得一次痛快淋漓的审美洗礼,这也是文言文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的体现 。)
《黄州快哉亭记》教学反思
《黄州快哉亭记》是广东版《语文》选修2的第2课 。这篇课文我已经上了两次,今年这次是第三次 。本来是很想来点创新的 。但一站上讲台,一开始讲课,面对基础甚差的学生,我的创新设计还没开展多少,便半途夭折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本打算让学生诵读完课文之后,就概括每段的大意 。我原以为这篇不难的文章,学生们应该是很容易概括大意的,即使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起码也能从文中找出一些概括性的句子 。但我在所谓的重点班高二(15)班一提问,下面立即鸦雀无声,真是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见 。经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引导,学生们才终于能够说出我想要的答案,但时间已经过去了五分钟,大大超出我的预计 。所以,接下来的程序,我就上得有点赶 。下课之后,觉得自己很失败 。我是很想让学生自主思考的,可学生们的反应让我实在是失望 。
可这能完全怪学生吗?
我们的学生从初中开始学文言文,据我了解,绝大多数老师在讲文言文时采用的都是串讲的方式满堂灌 。学生们学得非常被动,就连中考试题考的也是死记硬背,文言文试题大多就是课文原文,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纵容老师的灌和学生的背 。而长期灌和背的结果就是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形成思维定势,不需动脑,只需死记 。结果到了高中还是这样学习 。但高中的考试试题与初中大不一样,不再考课文原文,结果学生们一下子就傻眼了,过去的方法不灵了,新的方法又没有掌握,所以学生们普遍对文言文产生了恐惧心理 。越怕就越学不好,越学不好就越怕,形成恶性循环 。
其实我自己以前也大多是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课堂效率最高,在课时紧、任务重、学生基础差的前提下,满堂灌可谓最佳选择 。但这种做法的最严重后果就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挫伤,使他们继续对老师产生信赖心理 。一脱离老师的讲解,就不能理解文言文,即使是自己能理解的,也不愿去思考 。久而久之,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低下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所以,出现课堂上冷场的情况也不能完全怪学生,我这个老师也是大有责任的 。
有鉴于此,我决定从第三课《方山子传》开始,尝试让学生分组自主讲析课文,以期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之所以要从第三课而不是从第二课开始是因为我还要给学生们一点缓冲和准备的时间 。我要将学生们按语文成绩的优良中差适当分组,要让他们抽签选出自己要讲析的课文,要让他们了解教案撰写的基本要求,还要对他们在讲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一些准备,所以我准备从第6周开始,让学生们自主教学文言文 。我不再做那个独占讲台的话语权掌控者,我准备做一个听众,一个引导者 。
我期待这一尝试的成功 。


【黄州快哉亭记沪教版高一下册语文优秀教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