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佩豆娘
佩豆娘是旧时端午节妇女的头饰, 。多见于江南 。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 。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 。《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 。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 。
21、避五毒
端午在古代北方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有了种种求平安、避五毒的习俗 。五毒是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这五种动物是古时北方盛传的五大毒物 。就现有文献记载来看,两汉时的北方端午风俗主要以避恶为主 。古时候南北风俗各异,北方古人把端午视为“毒日、恶日”而避之 。其实这是由于北方夏季天气燥热,瘟疫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这才让北方古人逐渐形成“避五毒”、“躲端午”等习俗 。
22、跳钟馗、悬钟馗像
跳钟馗:一种民间舞蹈,又称“嬉钟馗” 。据悉,跳钟馗,源自北宋,是古徽州遗存下来的一种传统民俗表演,有《出巡》、《嫁妹》、《除五毒》等多种内容,体现了民众崇尚钟馗的刚正不阿和祈盼除害降福的美好愿望 。在民间,“钟馗”是避邪扶正的象征,端午跳钟馗,寓意为消除五毒,四季平安,人寿年丰 。到了清代,江南苏、浙一带的居民大都在农历五月于大门或堂中挂钟馗图一月,以期驱邪除害、祛凶引福 。
钟馗捉鬼:是流行于江淮地区的端午节习俗 。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据传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 。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 。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
23、端午食粽
端午食粽,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粽,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簕古子叶)包裹而成,形状多样,有尖角状、方状等 。其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 。传入北方后,用黍米(北方产黍)做粽,称“角黍” 。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
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繁多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蛤蒌、蛋黄等多种馅料 。
24、吃五黄
五黄,即是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雄黄酒有毒性,一般都喝普通的黄酒代替雄黄酒) 。吃五黄是汉族的民间风俗,流行于江南等地 。农历五月,江南人称五黄月,因有五种带“黄”音的食物上市而得名 。
在端午节的中午吃五黄餐,即是把五种黄颜色的食物混在一起吃 。因为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是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利用端午节气的力量,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 。
【端午节的起源由来 端午节有什么起源由来】
推荐阅读
-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标准 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标准是多少
- 黑色的大蒜有什么功效 吃黑色大蒜有什么好处
- 圣诞节有哪些习俗 圣诞节的习俗
- 光遇代跑接单app 光遇代跑怎么登别人的号
- 关于美术世界的句子
- 玛雅文明是什么时候消失的 玛雅文明是什么
- 电脑换上新cpu后怎么办 电脑换下来的cpu怎么处理
- 锦带花苗 锦带花的繁殖 ***
- 农技校老师天台上造百果园的简单介绍
- 金丝吊蝴蝶的花是什么样子 金丝吊蝴蝶花语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