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历史上,尹派小生王君安有哪些故事?

王君安老师 , 越剧名角、尹派小生、尹派传人、尹桂芳的入室弟子之一 。
1983年13岁的王君安迈入上海戏曲学校的大门学习、进修 , 后来再看这个新校区是绿树成荫 , 光光排练厅 , 都好多个 , 她当时的学校 , 他们那个时候的学校因为是在市中心 , 它那个是繁华地段了现在是 , 黄金地段 , 然后学校比较小 , 那时候学校里 , 只有他们越剧、京昆 , 学校的生活让他们也觉得很开心 , 因为吃的很好 , 讲的语言又不是福州话 , 家乡话听得很亲切 , 跟浙江的话非常的类同 , 她老师又在上海 , 尹桂芳这个时候住在上海 。她每次来到老师的家、每次回来都觉特别的亲切 , 特别的开心 。虽然经常来 , 但是每次心情都不一样 , 还是那么激动 , 就像回到家的感觉 。在王君安小的时候 , 这个大楼算是最好的一栋 , 醒目的建筑了 , 最好的一栋大楼 , 旁边一到晚上都一片漆黑的 , 现在完全不一样 , 高楼大厦 。淮海西路40号是她老师尹桂芳大师八十年代一直到2000年去世前一直居住在这里 , 老师住在7楼 , 每次摁到7楼她就会觉得 , 一到电梯她就会情不自禁地 , 就是下意识地就会到7楼 , 如果是在自己家 , 她也会情不自禁地按7楼 , 也会有这种感觉 , 有的时候下意识地就会摁下七楼 。
王君安13岁在芳华就来老师家了 , 就跟尹桂芳孙女一样 , 很亲切 。光阴转瞬 , 在幻变的生命里 , 岁月是最大的小偷 , 它偷走了年少轻狂 , 偷走了深爱的人的气息 , 但无论如何 , 偷不走的确是深藏心底的记忆 。王君安记忆里 , 这座陪伴了自己少年时光的淮海西路40号楼 , 曾经是那样的伟岸 , 在那儿有多少个清晨 , 此起彼伏的鸟鸣声总能将她从梦乡中唤醒 。她(尹桂芳)最喜欢坐的地方就在窗前 , 这个窗口的位置 , 她就坐在那里 , 然后肯定是这样子 , 王君安一边唱她一边打打拍子 , 她呢肯定是站在那一边 , 做给她看 , 然后哪里不对她就会指出来 , 纠正出来 , 非常有意思 。王君安表演上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 她(尹桂芳)不会骂 , 她不会批评什么 , 就是好好跟她讲 , 怎么怎么 , 就是蛮动人的这个情境 。老师给他们上课的话 , 主要是讲一个情字 , 一个眼神 , 就是你里面想什么 , 心里想什么 , 是用眼睛来传递的 , 老师的眼睛很漂亮 。她(尹桂芳)的眼睛不是乱撒的 , 不是乱来 , 不是说为演戏而演戏 , 她的眼睛是随着她的感情 , 你会被她抓住的 。那个时候 , 尹桂芳先生总是慈祥地在藤椅上教小君安学戏 , 一个动作 , 一个眼神 , 一个转身 , 一句唱腔 , 慢慢地在王君安的身上烙下了尹派的影子 , 一些老观众 , 入迷一样的 , 看到王君安就想到尹老师 。尹老师在的时候 , 王君安送的 , 她一直放在那床头柜上面 , 后来那个床头柜旧了就扔掉了 , 换一个 , 把这个照片想拿下来 , 结果拿不下来 , 就把这个玻璃裁下来放在那儿 , 如果拿下来这个照片就坏掉了 , 就是不舍得 , 就把这个玻璃划下来一直放在那里 。现在 , 老先生早已踏鹤仙去 , 曾经屹立的淮海西路40号楼 , 如今已被周边挺拔的新楼簇拥起来 , 那些楼房越盖越高 , 越盖越高 , 但在王君安的心目中 , 这幢高楼 , 还是如她最初踏进尹老师家门时那般雄壮 , 然而与当年不一样的是 , 她自己心中打造的那幢高楼 , 在几十年的拼搏中 , 已悄然间耸立起来了 。
因为以前的话 , 她在老师身边的时候 , 包括 , 她没出国之前吧 , 在芳华 , 很多后面的事情自己根本就不用担心的 , 她只管自己把戏演好 , 那当次这次就不同了 , 因为现在真的是要很独立的面对很多事情 。在尹桂芳故居的窗台边有一盆君子兰 , 是王君安2006年回国后献给老师的 , 当年她回到上海的时候 , 她爸爸买了这盆君子兰送给她 , 很奇怪 , 2010的前些年 , (尹桂芳外甥女范益美)跟她说 , 它一直长出花来 , 09年都开了十八朵花 , 当时她跟她说 , 它当时已经有两棵了 , 本来只有一棵的 , 当时变成两棵了 , 10年她进来看 , 分出枝芽了 。王君安闲暇时 , 爱养些花草 , 但却独爱这一盆君子兰 , 这样茂盛碧绿的君子兰十分珍贵 , 王君安却并没有放在身边呵护 , 而是送到了尹老师的故居 , 在曾经尹老师坐塌的藤椅边 , 在曾经一览众楼小的窗台边安静地放置着 , 熠熠生长着 , 这样安全回归的感觉 , 或许也是她梦中萦绕了千百回念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