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冬至传统习俗介绍,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享祀先祖
福建省流行冬至祭祀始祖的风俗,如万历《建阳县志》说:“是日大族行祭始祖之礼 。”福建祀祖用专门制作的粉米圆子 。清人冬至祀祖一般是祀于家,祭于墓,聚族而居的南方 。往往像清明和中元一样,在家庙祭祀祖先 。
【冬至传统习俗介绍】2、吃饺子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过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在冬至这一天中国南北方会有不同的习俗,北方大部分地区会吃饺子、南方会吃汤圆,还有谚语:冬至到,吃水饺,以及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 。
3、吃汤圆
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 。在冬至这天,要“作粉圆”或“粉糯米为丸” 。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记载,称“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 。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围吃汤圆,叫做“添岁” 。所以,冬至吃汤圆,古而有之 。
4、九九消寒
冬至一到,便进入数九寒天 。中国民间将冬至叫做交九或数九,即从冬至开始,每9天分为一个“九”,共分9个“九”,数到81天时便“九尽桃花开” 。
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 。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 。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经已到来 。
5、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 。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 。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 。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 。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所以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
运动:动中求静
冬至起,自然界的阳气开始上升,我们体内的阳气如何升发呢?“动则生阳、静则生阴” 。通过合理的运动就可以帮助我们升发体内的阳气,但是过度的升发阳气就会耗散真元反而不合冬季蛰藏的养生道理了 。冬季运动,首先要避免寒邪的侵袭,其次运动量不宜过大,要在动中求静,以臻安身静体、气定神闲的境界 。八段锦、太极拳等平和的运动都是很好的选择 。
饮食:补充津液
另外还需要注意,冬至日不可吃太过辛辣刺激的食品,过食辛辣只可生阳动火,导致内热积聚,郁热上冲 。过食羊肉、狗肉等肥甘厚味,易导致饮食不化,聚湿生痰 。北方在补充热性食物的同时,也得吃一些补充津液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 。
养心:宽厚畅达
养生也要重点养心,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 。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 。儿女要对老人嘘寒问暖,使老年人在精神上得到保养 。
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也是冬令进补的重要时间节点 。孔伯华医馆掌门人孔令谦介绍,从中医阴阳理论说,冬至是阴气盛极而转衰,阳气开始萌芽的时候,阴阳转化,在运动中构成了自然界与人体的平衡与和谐,养生也要顺应此规律 。
推荐阅读
- 冬至的节气特点是什么 冬至节气特点是什么
- 今年冬至是几月几日2021阴历 今年冬至是几月几日2021
- 我国传统习俗中重阳节经常吃重阳糕饮什么 重阳节日习俗
- 大雪节气的习俗及气候特点
- 立冬的七大传统习俗
- 少数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及民俗活动 少数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有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 陕西夏至吃什么传统食物
- 电子乐器可以完全取代传统乐器吗?
- 幼儿园大班重阳节活动方案及总结 传统节日重阳节幼儿园大班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