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梦游仙境》是否有很深刻的含义?

昨晚看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疯帽子”难过得说,如果父亲还在的话,他一定听父亲的话,传承父亲的帽子事业 。艾丽丝则在帮“疯帽子”寻找、救助父亲的过程中明白母亲对于自己生命的意义,最终选择放弃航海事业,按照母亲的心愿安心做一名小文员 。电影传达给观众很强的家庭观念,家庭及亲情的重要性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属于自己,而是属于这个家 。当自己的观念与父母产生冲突时怎么办呢,是委屈自己屈从于父母,还是要求父母向自己妥协,遵从自己的选择?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两极,从而导致家庭关系的紧张 。其实我们忽视了它还有个中间地带,那就是,我们可以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的想法,当对方感到你理解了他,他的内心会充满感激,情绪也会得到释放,他回报给你的也许是同样的理解与支持 。就像影片中艾丽丝对母亲说,“妈妈,你签字吧,虽然我很想当船长,但我更离不开您,妈妈,您才是我的全部 。”是的,如果失去亲人,一切的爱好和事业都将失去意义 。但是不经历镜中那奇幻的旅程,未感受”疯帽子”对家人那痛苦的思念,艾丽丝也不会有这样深刻的领悟和体会 。然而神奇的是,当艾丽丝表达出她对母亲的爱和理解后,母亲竟然放弃卖船,转而支持她对航海的爱好,这就是人与人之间因理解而产生的良好的化学反应,爱会回报以爱,爱随之流动起来了 。
生活中的我们也许会口口声声地说自己理解父母,虽然知道他们是为自己好,但仍常常忍不住地会和父母顶嘴,对父母发脾气,让父母生气,伤心难过,归根结底这样的理解只是口号,停留在表面,我们没有深入地理解父母,父母也感受不到我们的理解 。似乎总要付出点代价、经历点什么波折才能真正地理解,故事多是这样开启的,成长总要历经痛苦 。但如果我们能借他人的故事自行疗愈自己,人生就会少走很多弯路,当然对于故事要有悟性,否则一阵感慨之后,思想又被打回原形 。这又回到开头那三个字:深、深、深 。
共情:艾丽丝来到童话王国,得知”疯帽子”因为看到小时候自己做的被父亲扔了的一顶纸帽子,就坚信自己的家人一定还活着,但伙伴们都认为他神经错乱,胡思乱想,以为艾丽丝来了能说服他接受现实 。然而当”疯帽子”抓住艾丽丝的手渴求她的认同时:“艾丽丝,我知道你是最相信的我的人了 。”艾丽丝却无奈地告诉他:“你父亲在女王大战那日已经死了,我帮不了你 。”伤心的”疯帽子”绝望地将艾丽丝推出门外 。因为艾丽丝没有切身地体会”疯帽子”的情绪,没有与”疯帽子”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一个人在情绪上得不到积极的回应,常常会变得气极败坏 。为此,安抚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肯定他,认同他,让他感受到心理上的支持 。在工作中也一样,我们反对同事观点之前,是不是也应当先认同他一下,说一下他的观点有哪方面的道理,再摆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大家在心理上能更好地接受,再进行下一步的讨论就会变得非常顺畅 。
打开心结:当妹妹对姐姐说:“当年,我不该撒谎,我没有承认是自己偷吃了点心,害你被母亲误解,害你撞头,我错了,姐姐请你原谅我好吗?姐姐说:“这么多年,我等的就是这句话 。”多年的心结被打开,姐妹二人相拥和解 。自始至终,我都觉得对姐姐(红色女王)恨不起来,我甚至觉得她是可怜的,她觉得没有人爱她,命运对她不公平,心理极度不平衡,对这个世界充满了仇恨,她要夺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这种心理多么熟悉,多像某些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是的,这个社会确实存在不公平的现象,例如有些父母重男轻女,领导厚此薄彼等等,我们无法改变这种现象,但就整个世界来说,它还是温暖的,遭受一次伤害,就否定一切,这是一种心理障碍 。如果得不到修复,很可能形成反社会人格 。
【《爱丽丝梦游仙境》是否有很深刻的含义?】影片中的红色女王就是这样,因为童年时期母亲的偏心,她被妹妹冤枉,母亲不分青红皂白就怪罪于她,她一气之下跑出家门,结果撞到一口大钟,变成了大头,失去了女人最在乎的美貌,从此脾气变得暴躁,看谁都不顺眼,认为自己是个没人爱的可怜虫,整个社会都欠她的,但越是这样想,人就变得越刻薄,越不讨人喜欢,终于在授冕之日遭众人嘲笑丢了女王之位后,她暴发了,走向了邪恶 。但我知道,她本来不想成为这样,内心深处,她还是那个纯真的小公主,所以她想启动时间魔球回到过去,希望时间逆转后,妹妹会承认:“是的,是我偷吃的 。”这样,她就不会被母亲训斥,不会跑出去被撞成大头,不会成为一个胸中充满仇恨的女魔头,她还会是那个漂漂亮亮、无忧无虑的公主,然后顺利地登上王位,过着正常的生活 。这个故事非常值得二胎家庭的父母们反思自己平时对孩子们的教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