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国破山河在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诗句的历史背景是唐朝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 。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
原文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赏析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 。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 。“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 。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 。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 。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 。“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 。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
安史之乱
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起兵反叛,而可笑的是当时唐玄宗居然还不相信,等待后来唐玄宗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迟了,急忙之下让封常清、高仙芝抵挡安禄山,但是中间又听信谗言杀死了两人,同年洛阳失陷,唐玄宗启用哥舒翰为大将镇守潼关,哥舒翰前期顺利,但是后来唐玄宗又听信谗言导致哥舒翰仓促出战最终大败并无奈投降安禄山 。
潼关失陷后紧接着就是长安了,没多久长安也归安禄山了 。这个时候唐玄宗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要跑路了,于是带着自己的大臣王公往蜀中撤退,半路在马嵬坡的时候由于部下兵谏不得已杀死了杨贵妃(杨玉环) 。后来唐玄宗的儿子李亨在宁夏继位,尊称唐玄宗为太上皇,相比此时唐玄宗此时心情十分不爽,但是这已经不是他可以左右的 。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国破山河在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李亨继位后史称唐肃宗,并任命郭子仪,李光弼等人为大将开始讨伐安禄山史思明 。最终安禄山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杀死,而安庆绪之后又被史思明所杀,史思明再之后又被自己儿子史朝义所杀 。由于反叛的主要将领先后去世,叛军很快就被平定了,虽然叛乱平定了,但是唐朝此时经济,政权,文化等各方面已经是千疮百孔,大唐开始由盛转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