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超神周免双子座星皇墨斯利全面解析( 三 )


被子植物化石 , 只有在早白垩世的上半期 , 在北半球的北美、葡萄牙、远东等地 , 才出现无可置疑的双子叶植物的叶痕化石 , 而木材、花和果实化石甚为罕见 。如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早白垩世欧特里夫期(距今约1.2亿年)地层中 , 发现被认为是最早的较为可靠的被子植物果实化石——加州桐核(Onoana callforn1a) 。我国早白垩世地层中的被子植物化石 , 近年来发现于吉林蛟河和延吉大拉子组的木患与延吉叶 。苏联西伯利亚东部早白垩世地层中 , 也有一种被子植物果实(Kenella harrisiana)和叶片化石的发现 。欧洲早白垩世的山龙眼叶、楤木、木兰和月桂等属发现于葡萄牙 , 共同发现的还有可能是已知最早出现的单子叶植物化石——细弱早熟禾(Poacites tenellus) 。英国的早白垩世地层 , 则还有被子植物木材化石的发现 。最近多伊尔(Doyle)和马勒(Muller)根据早白垩世和晚白垩世地层之间孢粉的研究 , 支持被子植物最初的分化是发生在早白垩世 , 大概在侏罗纪时期就为这个类群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这一观点也为沃尔夫(Wolf)从美国弗吉尼亚的帕塔克森特岩层的早白垩世的叶化石证据所支持 。这些叶化石中木兰型的特征占优势 , 因此 , 他们得出结论是:在白垩纪木兰目的发展先于被子植物的其他类群 。
综上所述 , 被子植物最古老的原始类型到底是什么样子 , 依然是个未解之“谜” 。但是 , 被子植物起源的时间似乎可以肯定 , 是在白垩纪以前的某个时期 。
(二)发源地 被子植物的发源地也存在着十分对立的观点:即高纬度——北极或南极起源和低纬度——热带或亚热带起源说 。
1.高纬度起源说 希尔(Heer)根据对北极化石植物区系分析的基础上 , 较早认为被子植物是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所谓北极大陆上首先出现 , 他的观点 , 曾得到不少古植物学家和植物地理学家的支持 。按照这个假说 , 认为植物通过三个方面向南分布:(1)由欧洲向非洲南进;(2)从欧亚大陆向南发展到中国和日本 , 再向南伸展到马来西亚、澳大利亚;(3)由加拿大经美国进入拉丁美洲 , 最后扩散到全球 。这一观点的支持者 , 常常引证北极的“早”白垩世植物区系的证据 。可是通过对北极被子植物化石植物区系的研究 , 认为早白垩世的北极区系并无被子植物的踪迹 , 因此 , 现在看来 , 这种主张证据是不足的 。
2.中、低纬度起源说 目前 , 大多数学者支持被子植物起源于热带 。近数十年来的资料表明 , 大量被子植物化石在中、低纬度出现的时间实际上早于高纬度 。如美国加利福尼亚早白垩世发现的被于植物果实化石——加州洞核 , 同一时期 , 在加拿大的地层中却还无被子植物出现 , 加拿大直到早白垩世晚期 , 才有极少数被子植物出现 , 其数量仅占植物总数的2一3% , 而在美国早白垩世晚期发现的被子植物 , 已占植物化石总数的20%左右 。在亚洲北部和欧洲 , 被子植物出现的时代都比较晚 。以上事实表明 , 被子植物是在中、低纬度首先出现 , 然后逐渐向高纬度地区扩展 。
现代被子植物的地理分布情况 , 同样说明植物可能起源于中、低纬度地区 。在现存的400余科被子植物中 , 有半数以上的科依然集中分布于中、低纬度地区 , 特别是被子植物中的那些较原始的木兰科、八角科、连香树科、昆栏树科、水青树科等等更是如此 。贝利(Bailey)、史密斯(Smith)、塔赫他间(Takhtajan)以现代被子植物科的分布以及化石证据的分析 , 发现西南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原始毛茛类型(广义的木兰目)分布占优势 , 认为这个地区是被子植物早期分化和可能的发源地 。我国植物分类学家吴征镒教授 , 从中国植物区系研究的角度出发 , 提出“整个被子植物区系早在第三纪以前 , 即在古代‘统一的’大陆上的热带地区发生” , 并认为“我国南部、西北部和中南半岛 , 在北纬20度-40度间的广大地区 , 最富于特有的古老科属 。这些第三纪的平原地区热带雨林中植物十分丰富 , 并有许多接近于原始类型的被子植物 , 而且被子植物可能起源于这一区域热带平原四周的山区 。由此可见 , 中、低纬度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 确实象是被子植物的起源中心 , 并从这里 , 它们迅速地分化和辐射 , 向中、高纬度发展而遍及各大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