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对话》读书心得3篇( 二 )


我的理解在于,在面对一些“关键问题”时,人们要么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已经沟通了,即“我和他没什么可说的了”,这是一种逃避机制;要么会为了较真或者求胜心,逐渐忘记自己对话的最初目的,而转变为对对方的人身攻击,即“你听我解释”“我不听我不听” 。这两种办法都不能解决问题 。
(二)上下级之间的关键对话
在一些表决会议或所谓意见征集会上,若上级的提议有一些漏洞或不得民心,仍会表决通过,因为大多数人都会做“傻瓜式选择” 。即:选择一:当面表示反对,把公司老板惹恼 。选择二:沉默接受错误决定,不管公司是否会因此遭殃 。
而很多医疗事故也是这样的原因 。即医疗工作者不敢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 。在书中列举的一起案例中,至少有七位相关人员心存疑虑,不明白为什么要对患者的足部进行手术,但或是因为等级制度,或许是由于个人考虑,没有任何人主动表明自己的看法 。
这一现状并非无解决方法 。无非是掌握一种圆滑的沟通方式,这大概需要一定的胆识和沟通经验 。
(三)达成共识过程中的障碍
第一,吵架
家里有两个孩子,都想上厕所,两人为此吵得不可开交,将近半个小时谁都没有去 。这种事情其实很常见 。两个孩子都说最想做的事是上厕所,但他们的做法却完全相反,让这个目标变得遥不可及 。
这就是其一的障碍,我们的问题并不是行为本身是错误的,而是我们的动机有问题,即我们常常弄错要面对的目标 。

受到攻击时,我们的内心会出现会出现相似的突然而无意识的急转弯 。面对沉重压力和强大的反对意见,我们常常会思维短路,忘记鼓励大家向共享观点库添加信息的目标,转而希望战胜对方、惩罚对方或是寻求安全港湾 。
其实每个人都会犯这样的错误 。还记得年少的自己总会有一种心理,“他不理我我也就不理他了”,长此以往要么和好要么逐渐距离变远,不去解决真正的问题,只是胡思乱想,便会积累问题、恶化关系 。
所以平时需要留意,你是否总是告诉自己必须在说实话和顾面子之间、在成与败之间做出两极化选择 。
第二,沉默
这大多是一种抵触情绪,而且是由于在对话中失去了安全感 。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对话内容本身,而在于对话的方式和气氛 。
最常见的三种沉默形式是掩饰、逃避和退缩 。掩饰做法的常见形式是冷嘲热讽、甜言蜜语和字斟句酌 。
这方面的问题我也遇到过 。在假期第一次做家教期间,遇到过一个英语很不好的小女孩,据家人说还挺活泼的,但给他上课时就会沉默、不背单词、很少互动 。我们一教一学都很疲惫 。经过这本书的反思,我发现了自己沟通方式上的问题,第一,直接开门见山的讲课,并没有跟她先熟路感情获得信任感,第二,她因为不擅长英语,本身就对其有抗拒心理,在这个领域没有建立安全感,我应当在最开始建立她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
(四)方法论
第一点应当关注的概念,即共同目的 。指的是应当让对方感到你们在对话中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的,感到你关心她们的目标、利益和价值 。反之亦然,对方也能感到他们关注你的目标、利益和价值 。所以,共同目的可以说是对话的启动因素 。找到了共同目的,你就有合理的理由和健康的氛围展开对话了 。
第二,当对方误解你的目的或意图时,你应当停止争执 。
第三,质疑感受 。我们拒绝相信不假思索的想法是正确的想法,而是敢于质疑自己的情绪,以及情绪背后的想法(想法可能是主观臆断或是对事实诸多判断中的一种)是否是准确的 。可以用一个很简单的标准测试想法是否准确:我所说的事实有没有可能可以看到或听到的东西做依据?它是不是确实出现过的行为?
第四,综合陈述法 。是一种谈话技巧 。步骤为分享事实经过,说出你的想法,征询对方观点,做出试探表达,鼓励做出尝试(其实我觉得套模版说话太傻了,但方法可以学一下,即表示理解对方、然后用温和的方式说理,达成一致)
第五,倾听法 。询问观点(表明兴趣),确认感受(表示高度理解、确认安全感),重新描述(鼓励),主动引导(做出最符合情况的猜测) 。
第六,我们通常有四种决策方式,即命令式、顾问式、投票式、共识式 。从前到后,这四种方式逐级体现了决策者参与程度的提高 。
其实我觉得这本书说教性质有时候挺强的挺烦的,但有些问题确实是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到的本能反应,却会影响我们的沟通和目的达成 。这本书中当中提出的方法论不会用的话,看了也没啥用,所以这本书可以有选择性的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