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第一回读后感 儒林外史读后感模板( 二 )


读完之后才发现《儒林外史》犹如一首“凄清婉转”的长歌 , 其内涵深微的感伤情味 ……
儒林外史读后感模板3

听说有好几个我喜欢的明星一起拍了《儒林外史》的电视剧 , 为了能知道这剧到底讲啥 , 我从昨天开始看《儒林外史》 , 今天把两个著名的片段都看了 , 一个是《范进中举》 , 另一个是 《临死前的严监生》 。
范进么 , 没啥说的 , 五十多岁才走运 , 当了官之后还给人出馊主意 , 把他列为反面人物真是一点都不冤 。
严监生这边 , 却让我觉得十几年前学的课文简直是在他 。
文章确实是原文 , 但是选择这个片段的编书人一定是有什么特别的目的 , 否则为什么要断章取义 , 专门截取这一段来突出严监生的“吝啬”呢?
严监生的哥哥霸道又小气 , 一头猪也要霸占 , 无本的利息钱也要收来 ,  于是惹了两个官司来 , 自己却又躲起来 , 官吏只好去严监生家要人 。
严监生没法子 , 只得听从妻子的两个哥哥给的主意 , 自己出钱解决了这两个官司 。后来严监生的大老婆发丧 , 严监生哥哥这边竟无一人来吊唁 。
严监生对老婆很好 , 即使老婆过世了 , 也还是很照顾两位大舅子 , 连扶正小妾都要两位大舅子的首肯 。
之后便是严监生之死了 。
严监生一直受哥哥的欺压 , 但是自己为人从不失礼 , 也没有苛待过别人 , 治理产业又是尽心尽力 , 一直到他病危之前 , 我并没有看出他哪里“吝啬”了?而这种“吝啬”又真的值得我们大书特书地嘲笑么?之前有个侦探小说家说 , 一件事情如果听起来很不合常理 , 那它一定是有问题的(比如微博上爆出的新闻常在几天后突然反转) 。虽然现在我发现这个作者本身也有问题 , 但是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 。
关于伸出两个指头的含义 , 百度百科上有另外一种解释 , 我也不知道对不对 , 姑且放在这里 。
看了已经快十分之一之后 , 百度了一下已经拍完的电视剧 , 发现剧情跟原著很不一样 , 甚至可以说完全不相干 , 只是借用了名字而已 。不过也许我会为了看我喜欢的几个明星而追看吧 。。。

剧中主人公是范进 , 设定的籍贯是安徽全椒 , 这其实是吴敬梓的籍贯 , 书里的范进是广东人 , 剧里倒变成安徽老乡了 。
话说书中故事的主要发生地都在广东 , 书里也常用广东方言 , 但是百度百科的吴敬梓生平里提到他主要是在江淮一带活动 , 可他怎么会对广东如此熟悉呢? 又是一个未解之谜 。
儒林外史读后感模板4
这本书被视为我国讽刺文学的经典之作 , 因为这本书是用一则则平实又深刻的故事 , 让我们知道科举制度对中华民族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着多大的推动作用 , 但同时在对知识的追求上 , 造成了多么严重的伤害 。十八世纪 , 吴敬梓在南京完成这部杰作 , 留下他对懦弱学子的感叹 。
在这本书中 , 有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 , 比如:勤学苦读的王冕、爱财胜命的严大育、骗吃骗喝的张铁臂、坐吃山空的权勿用、还有知情达理的戏子鲍文卿……作家吴敬梓将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 , 仿佛就发生在我身边一样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戏子鲍文卿 , 他帮助了一位知县 , 保住了知县的乌纱帽 , 知县感谢他 , 让他在身旁坐下 , 但鲍文卿不肯 , 知县请他吃饭 , 鲍文卿还却直摇头 , 直到管家陪他吃饭 , 他才欢欢喜喜地说笑起来 。一位戏子都这么知礼守义 , 我们真应该学习他这种精神 。我比较佩服王冕的身处诱惑时表现出来的坚定 , 唾弃权勿用、牛浦郎、张铁臂等人的不知廉耻 。
这本书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讲述了清朝科举制度腐败、考试弊端百出 , 既可以请人考试 , 又可以行贿 , 还可以冒名顶替 。当安东升为安庆知府他去考察童生时 , 看到那些童生有代笔的 , 有传考卷的 , 有丢纸团、扔砖头的 , 挤眉弄眼的 , 恶形恶状 , 无所不为 , 甚至还有一个童生 , 借口出去方便的机会 , 走到土墙根前 , 竟把土墙挖了个洞 , 伸手要到外头去接文章 。从隋朝开始科举制度的出现 , 给了天下所有读书人一个报效国家的机会 。因为它不分贫贱富贵 , 所有的知识分子都能凭借真才实学进入仕途 , 为国效力 。但随着岁月流逝却慢慢变了质 。至使到了清朝这样的环境下能出什么样的人才官吏 , 而在这种环境下演生出一批批各种使诈耍滑的官员 , 又怎么能使清政府千秋万代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