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第一回读后感 儒林外史读后感模板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 , 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儒林外史读后感模板 ,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儒林外史读后感模板1
《儒林外史》以描写明朝书生的故事 , 来描写出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 也借此来讽刺清朝时期的科举制 。
吴敬梓是《儒林外史》的作者 。他出生于名门贵族 , 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 , 但由于经济地位的变化 , 是他接触了劳动人民 , 看到社会的黑暗 , 所以写出了《儒林外史》 。
书中有写许多书生 , 如写周进、范进为考中举人耗尽了毕生的精力 , 到胡子花白还没有考中秀才 。尽管生活极为困顿 , 还是念念不忘科举考试 。周进路过一处考场 , 进去观看 , 触动了一生的辛酸和痛苦 , 放声大哭 , 竟然难过得死去活来 。后来在一些小商人的帮助下参加了考试 , 博得了考官的.同情 , 才时来运转 。当他考中举人时 , 以前讥讽挖苦他的那些人 , 都来奉承他 , 把他吹捧成最有学问的人 。又如范进 , 中举前家里穷得没有米下锅 , 抱着一只老母鸡去集市上卖 。当得知自己中举的消息时 , 竟然喜极而狂 , 变成了疯子 , 幸亏岳父胡屠户打了他一巴掌 , 才使他恢复了清醒 。这时候 , 当地的乡绅等有头脸的人物都对他刮目相看 , 有送房屋的 , 有送财产的 , 范进的生活立刻发生了变化 。
《儒林外史》通过精确的白描 , 写出“常见”、“公然”、“不以为奇”的人事的矛盾、不和谐 , 显示其蕴含的意义 。例如严贡生正在范进和张静斋面前吹嘘:“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 , 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 。”言犹未了 , 一个小厮进来说:“早上关的那口猪 , 那人来讨了 , 在家里吵哩 。”通过言行的不一 , 揭示严贡生欺诈无赖的行径 。又如汤知县请正在居丧的范进吃饭 , 范进先是“退前缩后”地坚决不肯用银镶杯箸 。汤知县赶忙叫人换了一个瓷杯 , 一双象箸 , 他还是不肯 , 直到换了一双白颜色竹箸来 , “方才罢了” 。汤知县见他居丧如此尽礼 , 正着急“倘或不用荤酒 , 却是不曾备办” , 忽然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 , 心才安下来 。真是“无一贬词 , 而情伪毕露” 。
此书描写了许多人物 , 当中 , 马二先生喜欢与他人谈论文章 , 却不知李清照;范进中了举人 , 却不知苏轼为何人 , 如此悲哀!
青年作家贾飞评价《儒林外史》 , 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升官发财的一本教科书 , 从中可以看出在封建体制下 , 知识分子、乡绅等扭曲的灵魂 , 同时也控诉科举对人们的毒害 。

儒林外史读后感模板2
说起《儒林外史》 , 可能非常多人听说过 , 但不知道它的内容 。其实它是有清代的吴敬梓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的精品 , 是他独特思想与艺术构思的产物 。
它主要讲述了 元末明初的一段 断 考场官场趣事 , 用了幽默诙谐的笔触进行讽刺 , 鞭棘了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 。
不仅如此 , 作为一部讽刺小说 , 吴敬梓不是简单的直接叙述自己对人物的好恶 , 进行讽刺或赞扬 , 而是通过白描的手法 , 把人物的形象用他生动的语言直接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 让读者自己明辨是非 , 这样做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
作者在全书中塑造了许多读书人的形象 , 其中给人印象最深 , 也是作者最想突出的无疑是那些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书生 。如进了几十年考场 , 后来侥幸考中又出尽洋相的周进;因为考中喜极而疯的范进;获得名利地位后就无恶不作的严大位 ; 虽为女流却热衷八股的鲁小姐等等 。儒林中人为了地位 , 为了财富而废寝忘食地读书 。
读完全书 , 虽然作者在其中列举了许多反面人物 , 也深刻批判了这些疯狂地追求金钱和地位的愚蠢的读书人 , 但除此之外也作者也列举 众多古代优秀读书人的形象 如 庄绍光、虞博士等人 , 以杜绍卿最为突出 。杜绍卿才华超群 , 却蔑视八股 , 仗义疏财 , 迁居南京后 , 宁愿过贫寒生活而不愿征召为官 。这些人构成了《外史》所写“儒林的”中坚 。所以我觉得 “文行出处”尤其“德行” 也 是全书关注的中心 , 这些人物形象也都被寄托了作者的人格思想  , 借这些优秀的人才来匡扶德行 。在我看来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持反对意见是非常明显的  ,  但他反对的也 只是“世人一见了功名富贵 , 便舍着性命去求他” , 《儒林外史》并无教人一定不科举 , 不征辟 , 不做官 , 不要“功名富贵”的意思 。只是过分的追求这些外物会造成精神上的负担 , 让人奔溃 。他在批判这些的同时 , 其实也颂扬了人的德行 , 它作为“人生立命”的根本 , 时行时止 , 而决不为“功名富贵”和科举、征辟等所奴化、异化 , 成为“没品行”的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