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的故事 揠苗助长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揠苗助长》的故事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如今可作为一个贬义成语 。比喻做事着急得到成果,而做出一些不恰当的行动,反而导致坏的结果 。
成语用法:作主语、谓语,也可作定语,含贬义 。
“揠苗助长”这个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宋国人,每天勤勤恳恳的劳作,但是觉得自己庄稼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每天都十分焦急,想尽办法想让秧苗长得快一些 。于是有一天就想出了将秧苗往上拔的方法,他用了一天时间给地里所有的秧苗都往上拔了一截高 。他非常疲劳地回家夸下海口说:“今天累坏我了,我帮助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禾苗都干死了 。所以做任何事情不要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要根据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 。
作者简介
【《揠苗助长》的故事 揠苗助长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国(现山东省邹城市)人 。有人认为邹国是鲁国的附属国,也有人说孟子是鲁国人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民主思想的先驱 。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 。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孟子相传为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 。父名激,母邹氏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