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鼓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长鼓舞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01
瑶族长鼓舞
长鼓舞是瑶族的传统艺术,这种演化自古代巫师的舞蹈在瑶人看来是与祖先交流的途径,长鼓在舞者手中则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征 。
舞蹈时舞者左手握住鼓腰部分,上下翻转,右手跟随节奏击打鼓面,以细腻生动的模拟、比喻等舞蹈语言,生动表现了过山榜中盘王狩猎、被山羊撞死,子孙射杀山羊、蒙羊皮蒙鼓、鸣鼓为盘王伸冤的故事全过程 。
02
【长鼓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长鼓舞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长鼓舞的起源
关于长鼓的起源, 瑶族传说与盘王信仰密切相关 。《过山榜》记载盘王上山狩猎时“被石羊角叉落石岩, 梓木打将而死 。于是盘王的子孙们便砍下梓木做成长鼓、蒙上羊皮,起舞以祭盘瓠 。
此后长鼓便一代又一代流传了下来 。然而传说毕竟是传说,其真伪我们无从考证,但是这样的传说为瑶族长鼓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亦成为盘瓠文化最深刻的体现 。
03

长鼓舞的舞蹈特色
瑶族长鼓舞包括“盘古长鼓舞”“锣笙长鼓舞”“桌台长鼓舞”“芦笙长鼓舞”“羊角短鼓舞”等多种类型 。按表演人数分,它又包括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类型 。表演中,鼓的打法有“武打”、“文打”之分,也有“高桩”“矮桩”之分 。
长鼓舞分“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类型 。其动作特征是粗犷、勇猛、奔放、刚强、雄劲、彪悍、洒脱 。不管是跳、跃、蹲、挫或旋转、翻扑、大蹦、仰腾等动态,都表现了瑶族人民热情奔放、坚强勇敢的性格特征 。
04
长鼓舞的表演形式
长鼓舞的主要道具为长鼓,宋、清两代相关古籍均有记载 。宋时称铳鼓,又称长大腰鼓,清代已称为长鼓,现仍基本保留着古代长鼓的形制特征 。
鼓长约三尺,中间小两头大,呈双喇叭状,用沙桐木为鼓身,中间挖空,两头蒙羊皮或牛皮作鼓面,并用麻线拉紧而成 。舞时加背带,把鼓横挂于颈背,既便于拍打又便于舞蹈 。
演奏长鼓时,瑶人左手执鼓腰,右手拍击,边击边舞,也可系绳斜挂于肩上,双手拍击 。长鼓奏法较多,民间有“三十六套”之说,会在节日和喜庆活动中使用 。

瑶族长鼓舞在促进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既是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也是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文化景观 。
还有了解其他瑶族文化的小伙伴,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