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王子中各王子的星座( 三 )


从总体阅读感受上来讲,萨特的文学作品饱含着其深邃的哲学思考与见解,一般都较为沉重忧抑,枯涩难读 。加缪的文学作品则不愧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典范,文笔优美,语言流畅,感情丰富,作者敏感的思维和深厚的情感往往跃然纸上,汩汩而来,令人爱不释手,动情之处,更令人潸然泪下 。以下,我们以两位作家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为例,加以介绍 。
萨特的长篇小说《恶心》第一次用文学这种样式阐述了萨特存在主义的一个基本命题:没有本质的存在就是虚无 。主人公罗冈丹整天在城市里游逛,无所事事,浑浑噩噩,在餐馆咖啡厅里白白消磨时间——面对这个虚无的世界和人生,罗冈丹感受到的只是“恶心” 。但萨特最后借助于主人公对于“恶心感”的觉悟又深入了他的哲学见解:要想在这个荒诞的世界中寻得解脱,那就只有通过“自为”的行动创造作为人的存在本质 。
短篇小说《墙》和戏剧《恭顺的妓女》(1946)则进一步阐释了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另一基本见解:人之于物的本质区别是“绝对的自由选择” 。萨特在其1946年著名的哲学演讲录《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强调:“即使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依照萨特的见解,既然人是绝对自由的,自由选择也是绝对存在的,那么,人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不然,他就不能称之为人 。如《墙》中帕勃洛无意识的话居然出卖了自己的战友——由此,萨特意在指明,世界本身是荒诞的 。但人须对自己在荒诞世界中的选择负全部责任,承担一切后果 。再如《恭顺的妓女》中妓女丽瑟屈于威权压力和种族歧视出卖了清白的黑人,最终,丽瑟的代价就是沦为浪荡子弟弗莱特的掌中玩物 。
作者: 休笑世人痴2008-12-18 12:50回复此发言
--------------------------------------------------------------------------------
2 【萨特与加缪 转帖】
萨特的文学作品中最富声誉思想最为深刻也最易被人所误读的就是独幕剧《禁闭》(1945)(也被译作《独立审讯》) 。剧情是在地狱中的三个鬼魂中展开 。并且借主人公加尔森之口说出了“他人即地狱” 。萨特本人也因此而备受责难,指责他的存在主义是无情的,残忍的,无人道的哲学主张 。实际上这是对萨特的极端误读,与此相反,萨特所说的“他人即地狱”,是针对人的选择来讲的 。简述之即是,如果人与人之间不能正确对待,不能坦诚相见,那么,他人就是另一人的地狱 。针对民众对于存在主义哲学的若干指责,萨特专门发表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说:“存在主义是最不哗众取宠的哲学,是最朴实无华的哲学” 。
我们可以这样说,萨特文学作品强调的是人生的“虚无”,那么加缪的文学作品关注的则是世界的“荒诞” 。《西西弗斯的神话》以哲学随笔的方式,第一次阐明了加缪对于世界是荒诞的的认识,并借助西西弗斯承担的永无止境推动巨石这一惩罚的行为,最终声明: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存在本身,而是以何种方式去存在的问题 。而对人来讲,最高贵的不是仅仅存在,而是勇于承受在荒诞世界里的种种苦难和痛苦,永远满怀激情地追求光明和自由 。西西弗斯就是荒诞世界里的一个荒诞英雄 。
中篇小说《局外人》中以默尔索的冷漠、麻木来宣示了对抗荒诞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在这个荒诞世界中,默尔索是一个觉醒者,他意识到这个世界以及人的存在本身的荒诞感,于是以一种“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局外人”的态度来反抗荒诞 。因此,默尔索身上具有比西西弗斯更为坚定的积极意义 。
加缪的长篇小说《鼠疫》可以说,是加缪哲学思想的最终结晶 。加缪热情赞颂了在荒诞世界中(在小说中表现所的是鼠疫来袭)人与人的友爱、互助、关心和忠诚 。这部小说写得感情肺腑,情节生动,展现了加缪自身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苦难的敏感及对弱者的博爱 。
哲学思想的差异最终导致了萨特与加缪的分道扬镳,这算是人类情感史的憾事,但从另外一方面讲,这种并不因个人私怨引起的交恶,又算是人类社会史上的佳话 。从本文的以上部分,我们已经看到了两位思想家的诸多差异,但最深层面还是在哲学思想上 。
首先,如上所述,萨特与加缪都认为世界是荒诞的 。不同的是,萨特同时认为,人在荒诞的世界面前时无能为力的,人能改变的只有自己作为自由存在着的存在方式而已 。而对加缪来讲,世界的确实荒诞的,但人之为人在于“反抗” 。正是他的论文集《反抗者》直接导致了与萨特的公开绝交 。加缪认为,人在荒诞的环境中唯一的出路就是反抗,宣扬“纯粹的反抗” 。加缪极力反对所谓“历史的反抗”,即反对使用暴力,而崇尚精神与道德的抗争 。因此,加缪虽然赞扬马克思主义,却对诸如俄国革命给与了极力抨击 。众所周知,萨特对于在俄国和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是给予高度赞扬的 。这就是他们的重大分歧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