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比兔大一岁属什么生肖( 二 )


12只动物里边,既有威猛霸气的龙、虎,也有彪悍健壮的牛、马,还有灵活好动的猴、兔,即使鸡、狗、羊、猪等动物,无论在体型、胆量、气势上,都要比老鼠大得多,人人喊打、百害而无一利的老鼠凭什么会占据领头羊的地位?这让人很难理解 。
12生肖的排序,有的说法,有的理论,这两种观点都有不少支持者 。
说要以“故事说”为主 。
理论主要有“动物习性说” 。
齐白石·鼠
“故事说”带有强烈的神话色彩,在流传甚广,几乎每个人都能绘声绘色地讲述出这个故事,故事大致如下 。
话说天宫要从众多动物里挑选出12名出类拔萃的宫廷卫士,以竞赛形式选拔 。许多动物跃跃欲试,准备报名参赛,一决高下 。
猫由于是夜行动物,大白天总是昏昏欲睡,没有时间去报名,就委托老鼠给自己报名 。老鼠心想:猫的实力如此强悍,若替它报名,岂不是多了一名强劲的竞争对手?于是,老鼠使坏,故意没有给猫报名 。后来,猫自然而然失去了参赛机会,没有进入12生肖排名,从此,猫对老鼠恨之入骨,它们变成一对有名的冤家对头 。
比赛中,各个动物各显,使出浑身解数向冠军 。然而,比赛过程毕竟是漫长而艰辛的,黄牛依靠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细水长流般的耐力,在阶段,一直名列前茅 。老鼠见状,加快步伐,一跃跳上黄牛脊背,在接近终点线的那一刻,老鼠借力一蹬,之一个越过了终点线,就这样,老鼠依靠小聪明之一名,黄牛不幸屈居第二 。
很显然,“故事说”更像是神话文学的加工,体现了普通大众的美好意愿,并不能作为12生肖排序的依据 。
三皇五帝
“动物习性说”是按照12只动物的活动习性和脾性特点来排位的 。
智慧的中华先民,通过长期观测天象,早在上古时期的三皇(、地皇、人皇)时代,据传由氏总结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十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人把天干地支相互组合起来,发明了“干支法”,用来记录年份、月份、时刻的次序,以60年为一个时间单位,这个到现在仍然被广泛使用,对天文、地理、历法、数学等领域,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
到西周时,古历法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人们把一天划分为12个时辰,分别是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对应现在的24小时制,分别是:子时为23——1点,丑时为1——3点,寅时为3——5点,卯时为5——7点,辰时为7——9点,巳时为9——11点,午时为11——,未时为13——15点,申时为15——17点,酉时为17——19点,戌时为19——21点,亥时为21——23点 。
之所以把子时放在首位,是因为遵循“古历分日,起于子半”的原则,在古人看来,子时阳交替的时刻,是一日的中心,既是时刻的起点也是终点,因此,就把十二时辰的划分,围绕着子时来进行 。现代人把零时24点作为一日的开始和结束,完全参照古历法的划分法 。

从时间节点来看,十二地支跟12生肖基本产生于同一时期,况且,它们指示的数量对等,都有记录时间的作用,有许多内在的关联,当它们相遇,自然而然会产生化学变化,演化出新的文化体系 。
事实上,古人果真将十二地支与12生肖关联了起来 。依据是将太阳的出没规律,天色的明暗变化,动物的生活习惯对应起来,从中发现了许多自然规律,对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也了解得更加透彻 。
子时(23——1点)是老鼠最为活跃的时刻,因为老鼠常在这个时刻伺机出动,盘算着怎么去搜寻食物饱餐一顿 。
丑时(1——3点)是黄牛反刍或者吃夜草的时刻,为了更好地消化,黄牛要把白天吃进去的草料反刍到嘴里,再经过细嚼慢咽,帮助肠胃吸收营养,以便储存力气在白天干活 。
寅时(3——5点)是昼伏夜行的老虎喜欢发威的时刻,老虎常常在这个时候咆哮山林 。
卯时(5——7点)天蒙蒙亮,兔子跑出窝,啃食沾着露珠的青草,是一大享受 。
辰时(7——9点)旭日笼罩在朦胧的大雾中,据说神龙会在大雾中产生幻象 。
巳时(9——11点)太阳温度适中,蛇会从中爬出来晒太阳,给身体吸收一些热量 。
十二地支与12生肖
午时(11——)烈日当头,让人心浮气躁,有一种红鬃马性子暴烈,宛如烈日,让人很难驯服 。
未时(13——15)经过太阳的暴晒,青草上的露水都被晒干,这时是放羊的更好时刻 。因为羊的肠胃过于,若食用带露水的青草,容易拉肚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