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意识的重要内容是什么?


公民意识的重要内容是什么?

文章插图
公民意识是民众在民主政治时代必须具备的一种社会意识 。主要包括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三个层面 。其作用在于指导和规范公民依法行使自身权利,维护个体利益,履行应尽的义务,积极地进行政治参与,主动监督国家立法、司法、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情况 。但由于历史的、现实的种种原因的影响,我国公民的公民意识水平仍然不高,这无疑制约了我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毋庸置疑,公民意识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培育公民意识更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在教育、经济、政治等诸多领域内开展富有成效的工作 。
一、提升公民教育的效果
在公民教育的实践中,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很好地发挥出各自的作用,并实现学校一家庭一社会在公民教育问题上的有机结合 。目前,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约有3.67亿,约占总人口的28%,他们是国家未来的主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和建设者 。在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进行行而有效的公民教育,促成其权利意识、民主平等意识、法制纪律意识、责任意识、爱国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等公民所应具备的意识的形成,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
(一)校内公民教育应发挥主渠道作用
公民是指具有某国国籍,根据该国宪法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但真正成为合格公民并非易事,公民意识的形成需要教育、政治技能训练和环境熏陶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显而易见,学校是开展公民意识培育的最好阵地之一 。然而,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的现状与实际效果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要发挥学校公民教育的效果,就需要扬长避短,开展切实可行、扎实有效的工作 。一是,重视公民教育的质量与实效,跳出传统:应试教育只重视分数的怪圈 。二是,开设独立的或综合性的公民教育课程,建立和完善公民意识培养体系,推进公民意识培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是,理清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改变将公民意识培养与公德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简单等同的认识和做法 。四是,在公民教育的方式上,给学生以实践机会,贴近实际生活、避免空洞枯燥的说教 。五是,营造适应开展公民教育所需要的校内人文环境 。
(二)家庭教育应把握“先机”优势
家庭对个体的社会化影响很大,具有先入为主,润物无声的优势 。故而,我国家庭在公民教育中应抢占先机,发挥自身优势 。首先,家长应做到“言传”与“身教”并重 。言行一致才更具有说服力,家长的率先垂范显然是家庭公民教育中的最好形式 。其次,家庭教育理念应从传统家教理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传统的家教理念,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在帮助家长们树立权威的同时,也扼杀了孩子们的独立人格,也极易造成孩子们的性格奴化 。其次,排除家庭教育职能异化消极影响 。家长应重视孩子的人格教育与培养,不应将精力主要集中在子女的学业上,使孩子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最后,不具备公民意识或公民意识薄弱的家长应主动“补课” 。
(三)社会教育不可缺位
本文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组织、团体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的意在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活动 。当前,社会教育存在着角色缺位问题 。这对公民意识的培育有弊无利 。进行公民意识培育,体现出社会教育这个途径的作用,当务之急是正确面对和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传播媒体在营造基本语言环境上应有所建树 。新闻报刊、影视剧、网络应从大谈“百姓”而逐渐转向倡导“公民” 。其次,大多数文艺作品表达的思想意识应与公民意识的培养合拍,避免“官本位”思想在现时代的继续传播 。最后,应设立专门的公民教育研究和推广机构,并建立起系统的公民教育制度,切实为公民教育提供制度性保障,使公民教育走出在低水平、低效率状态上徘徊的窘境 。
二、发展经济,改善个体经济状况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9.2亿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 。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离小康的标准,差距仍然较大,且有2000多万的农村居民仍然在温饱线附近徘徊 。城镇也有一些居民的生活状态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 。可见,普通劳动者的绝大部分时间仍用在谋生的劳动上,他们关注的焦点在于如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如何改善生活质量 。当然没有过多的精力主动从事政治生活,或用于政治技能的提高,至于公民意识的确立则更是遥远的事情 。另外,个体经济状况的不景气,直接制约其受教育的程度,而受教育的程度对公民意识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 。文化程度不高,无疑会制约人的现代化 。由此可见,发展经济,改善个体经济状况对公民意识培育的重要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