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日出最晚,日落最早的一天 。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 。按公历,冬至交节是在每年的12月22-23日,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度,纬度最南,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则24小时都是黑夜) 。
冬至这天,北半球中午太阳的高度也最低,比如在北京,太阳高度只有26°42′,因为这天中午的表影最长,故也称“长至日”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冬至,规定有冬至的月为“子月”,是十二地支序的首位 。所以冬至还是一个传统节日,俗称“冬节”“长至节”等 。
【冬至是什么意思?】扩展资料
冬至的传统习俗:
1、拜师:冬至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国传统的教师节 。左老师告诉采访人员,古代私塾众多,中国自古尊师重道,在古代冬至这一天,学生们会专门拜师,为自己的老师送上一些礼品 。
2、祭祀:古代冬至这一天,皇帝会举行盛大的祭天仪式的 。
3、九九消寒图:民间的娱乐游戏,文人们画八十一朵梅花,每天以朱笔点染,九九八十天后,梅花图完成,便是春暖花开之时 。也有填字游戏,九个字均是九划,每天一划,待全部完成后,春天来到 。如常用的九个字“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 。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冬至—夜长昼短 一阳始生(节气·物候)
1、冬至,俗称“冬节”,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讲法,也就是说从冬至这天开始阳气慢慢开始回升 。
2、冬至既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为“冬节”,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 。
冬至(别名: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英文名:Winter Solstice)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太阳黄经达270°,日期在公历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或23日,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
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大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
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
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民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 。
这个问题有点大啊!大要有大的答法 。要说清楚什么是“冬至”,那得多角度去解释 。于是,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说——
一、从语法角度来说“冬至”作为一个结构固定、语义明确的名词来说,它是指“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12月22日或21日”,这是《辞海》的解释,当然是最权威的 。
我想从词的构成角度来分析一下 。“冬至”这个词,其结构应该是偏正结构,“冬”是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制“至”的,“至”的意思“极、极点” 。作为合成词,“冬至”合到一起就是指“冬天的极点”,也就是冬天到头了 。
如果把“冬至”解释为“冬天来了”,那就错了,这是把“冬至”当成了主谓结构的合成词了 。
在此,我想强调一下:“冬至”的构词方式是偏正结构,千万不要当成主谓结构去理解 。
顺带说一下,“夏至”是一样的偏正结构 。
二、从节气的角度来说作为24节气之一,“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这就意味着太阳向南移动就此结束了,从此开始向北移动了 。因此,这一天是北半球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之后,随着太阳向北移动,白天就一天天逐渐变长了 。
这个道理,我们的古人早就发现 。冬至萌芽于殷商时期,是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 。我国古代的《通纬·孝经援神契》中就说:“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 。”冬至日之后,白天渐长,所以俗语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
到了“冬至”也意味着最冷的时候到了,自古以来有从冬至起数九个九天即八十一天的风俗 。当然,冬至过后也是天气转暖的过渡期,熬过这个数九寒天,就迎来了温暖的春天 。
古人很看重“冬至”节气,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在我国北方,每年冬至这天,饺子是必不可少的,所谓“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
古人通过长期观察,还总结出很管用的冬至谚语,比如: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冬至不冷,夏至不热;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