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大皇子结局是什么?


《庆余年》大皇子结局是什么?

文章插图
《庆余年》大皇子结局是继续驻守东夷城 。在庆余年中,大皇子是宁才人的大儿子,本身就是驻守东夷城的,因为宁才人是东夷人,导致大皇子血统不纯正,失去了角逐皇位的资格 。
不过最后大皇子在结局的时候依旧呆在东夷城,结局还是不错的,毕竟还能活着,手握大军 。不像太子和二皇子一样,一个被杀,一个废除地位 。
庆余年其他情况简介 。
在庆余年中,最有心计的莫过于二皇子了,本片中二皇子十分聪颖,心机城府极深,而他的母亲却是一个书痴,目前来说二皇子和范闲的关系还是不错的,至少没有和太子那般露出恶意,范闲也明确表示更加看好他而不是太子 。但是后来这位想要杀庆帝,失败之后自尽了,令人惋惜 。
1、大太子范闲得知庆帝是自己的杀母仇人加上陈萍萍也是被庆帝所杀,与五竹联手射杀庆帝后带着娇妻美妾过上逍遥快活的生活 。
2、大皇子也就是宁才人的大儿子,他驻守东夷城,因为宁才人是东夷人,他血统不纯正,失去了角逐皇位的资格,不过最后他呆在东夷城,结局还是不错的,毕竟还能活着,还手握大军 。
在《庆余年》原著中,大皇子从来没有跟长公主有过政治和感情上的交集 。反而是太子总是对长公主言听计从,长公主表面上是太子的拥趸,私底下却跟二皇子勾结 。因为大皇子的母亲是东夷人,所以他从一开始就没有夺嫡的念头和心思,说大皇子听从长公主的话完全就是一个误解 。那么太子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储君为什么会对长公主如此俯首帖耳呢?一起跟白羽了解一下:
一、 太子与长公主的不伦之恋如果按照原著剧情时间线,庆帝去大东山之前,都还没有产生过易储的想法 。真正让庆帝改变心意的事件就是太子与长公主之间的不伦恋情 。如果看电视剧的朋友足够细心,就会发现在太子的寝宫中曾经出现过几副美女的无脸画像,画中人正是长公主 。
经济上,长公主手握庆国内库;政治上,长公主有着大批收买的官员和死忠的面首;军事上,明里有征北军大都督燕小乙,暗地里还有枢密使秦家的支持 。可以说,庆帝之下最大一股的势力就握在长公主手中,就连权力巅峰时期的范闲也没有拥有这般权势 。
可以说,谁获得了长公主的支持,将来谁就有资格坐上皇位 。太子作为未来的继承人,只要“养望”即可 。说白了,就是不犯原则性错误就行了,就算是熬也能熬到登基 。为什么会冒险这么大的险,跟自己的亲姑姑偷情呢?在皇帝的心目中,宽仁的太子也算是合格的继承人,他的身边也不缺女人,长公主身边也有林相、郭铮等一大批面首,如果单纯从生理角度去解释,恐怕会非常牵强 。对此,当事人又是怎么说的呢?
原著中,范闲根据宫中的眼线所提供的线索,引导着皇后揭露出这件丑事 。东窗事发时,庆帝曾经质问长公主怎么会做出如此疯狂的事情 。当时的长公主被庆帝一只手地掐着脖子,身体扼在墙上,两只脚尖很勉强地踮着,样子十分凄凉 。
原著中写道:长公主望着他,有趣地,戏谑地,喘息着说道:“皇帝哥哥,你太多疑了,你太会伪装了……你要磨练太子,却把太子吓成了一只老鼠……他以为随时都可能被你撤掉,怎么能不害怕,怎么不需要像我这样可靠的怀抱?”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长公主所言应该不虚 。那么庆帝与太子之间关系是否真的是长公主所说的那样呢?
二、 太子的地位在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帝制时期,皇位的传承始终是一个敏感事件 。太多的帝王都为此费尽心机,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如果大家仔细回忆一下就会惊奇地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古往今来为人所称道的杰出帝王们,越是英明神武,越是在权力交替的过程中会展示出截然不同的一面 。
能够击败六国的秦始皇,居然在继承人问题上犯下了最基本的错误,导致太子扶苏自杀,胡亥矫诏上位,导致秦二世而亡 。
汉武帝刘彻,文治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武功上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匈奴,却在继承人问题上昏招迭出 。太子刘据发动兵变,临终选择8岁的刘弗陵,开创了外戚干政的先河 。
英明神武的唐太宗李世民最终选择了怕老婆的李治,睿智无双的康熙闹出了“九子夺嫡” 。这么多活生生的例子都告诉人们,皇帝与太子之间淡化的是父子亲情,彰显的是人性的选择和权利的博弈 。
所有的皇帝对太子的栽培无疑是全方位的,请最好的老师,拥有最好的资源 。太子作为皇权的继承人,以半君半臣,亦君亦臣的地位出现在朝廷中,其本身代表的权力就超越了一般的臣权 。从庆国太子的风度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上来看,确实有着仁君风范 。庆帝为了让他将来能够应对各种复杂局面,还为他专门培养了一位“陪练员”二皇子 。因为庆帝培养其他的大臣,其实是无法对太子的地位产生任何威胁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