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自己的命盘十二宫,怎么查自己的上升星座和十二宫?( 五 )


李白的整个青年时期,正是唐王朝的全盛期,就是历史上所称道的开元盛世 。处于经济和文化繁荣的盛唐社会,给了他昂扬的精神面貌,和建立非凡功业的理想 。他用理想主义的眼光去看生活,似乎不世功业,唾手可得 。但当他去敲仕途的大门的时候,呈现在他面前的,不仅是盛唐社会的繁荣,而且有它的腐败与黑暗 。唐代社会正从它的高峰上衰落下来 。就在这样一个时候,李白要去实现他那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 。他开始时是希求援引,以一登仕途,但未能如愿;后是应诏进京,供奉翰林,而不久即被排挤出京 。前后两次进京,对于朝政的腐败与黑暗,他都看到了 。在诗中强烈地反映了他的愤愤不平 。《古风第十五首》中,他抨击当时远贤臣、亲小人的政治状况是:“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古风第二十四》、《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对此都表示了愤怒揭露玄宗宠幸宦官和善斗鸡者,“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 。”他还一再抨击当时那种权奸得意、贤才落魄、是非颠倒的不合理现实:“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意鸣春风 。”“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蝘蜓嘲龙,鱼目混珍;嫫母衣锦,西施负薪 。”对权奸他甚至指着鼻子骂:“董龙更是何鸡狗!”李白揭露安史乱前唐王朝政治的腐败与黑暗,其深刻性除杜甫外,并世无第三人 。
杜甫的青少年时期虽也受到盛唐文化的熏陶,有着建功立业的非凡抱负,但是他的长安十年,正是安史之乱的前夕 。与其说他曾经看到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不如说他更多地认识到衰败到来的危机四伏 。而且,接着,他便被卷入战火之中,面对满目疮痍,而流徒奔波 。由于生活的困顿与乱离的经历,他看到了人民的苦难,并且对他们表示了深深的同情 。杜甫也写了不少暴露黑暗政治的诗,但他写国家灾难和人民疾苦的诗,占有着更大的比重 。他写战乱带来的大破坏,是:“万国尽征戍,烟火被岗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他写人民在战乱中的苦难,是:“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乱世诛求急,黎民糠籺窄 。饱食复何心,荒哉膏粱客 。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石间采蕨女,鬻市输官曹 。丈夫死百役,暮返空村号 。闻见事略同,刻剥及锥刀 。”他写了有名的《三吏》、《三别》,对战乱中人民的悲惨生活,作了形象生动、具体真实的极其深刻的刻画 。在描写人民苦难的同时,他还真诚地在诗中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他希望有人能够叩君门以减征赋,能够息兵以休养生息 。例如,乾元二年,杜甫从秦州去同谷途中,路过凤凰台,写下了《凤凰台》诗,幻想着以自己的心血去哺养受饥的雏凤,让它长大后自天衔瑞图,降祥瑞于国家,“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 。”当时,杜甫正在饥寒途中,没有能力去解救人民疾苦,一片心愿,只有借助幻想的形式表现出来 。
从李白与杜甫诗歌题材的比较中,可以看到明显的差别 。李白写任侠、求仙学道,写祖国的壮丽山河,抒发个人失意的不平,而他反映当时现实最深刻的、是那些暴露与抨击黑暗政治的诗篇 。杜甫也写祖国的壮丽河山,也抒发个人的失意的不平,也暴露与抨击黑暗政治,而他反映当时现实最为动人的,则是那些描写贫富悬殊、战乱灾难、生民疾苦的诗篇 。那些诗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可以称得上是前无古人 。他之被称为“诗史”,不为无因 。
不同的创作方法
李、杜的诗,不仅在题材上有很大不同,而且他们所运用的创作方法,也是很不相同的 。明代的袁宏道指出,李白善用虚,杜甫善用实 。写虚与写实,正是李、杜诗歌创作方法上的主要区别 。
“虚”,是指侧重于精神世界的描写 。在反映客观现实的时候,李白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以感情的逻辑去取代生活的逻辑 。他写愁,是:“朝心不开,暮发尽白”,“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两鬂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在这里生活本身如何并不重要,感情爆发的需要才是重要的 。抒发感情的需要,使生活的逻辑让位于感情的逻辑 。这样的例子还不少,如“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上句写思念长安,思念是一种精神活动,当然不可能挂在树上;下句写思家,归心不是物体,当然也不可能吹堕 。但是这样写,思念的急切却得到了更为深刻的表现 。李白的一些诗,常常把现实诗化为幻境 。例如,玄宗后期大权旁落,李白看到了这种现象的危害,他写了《远别离》 。在诗里,最高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争夺,幻化为自然界的愁惨景色:“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而可能出现的篡权悲剧,在诗里则升华为一个传说中的悲惨故事的幻境:尧被舜囚禁起来;舜又被禹所逼迫,出走于苍梧之野 。政治危局被诗化为幻境,而幻境又?漫上绵绵哀愁,变得更为哀郁 。李白的有些诗甚至离开现实,以理想直接写幻境 。他有近八分之一的诗,写求仙学道 。诗中所写的幻境,既非生活所实有,也无托喻现实的意义,而是他渴望成仙的理想的外化,他把那理想幻化为一个个并不存在的幻境 。在那些幻境里,他和仙人往来,和青童、玉女相处 。那些自己构造的幻境被当成了生活的实有去描写 。李白还有一些诗,是直接发议论 。他的抨击现实黑暗的诗大多如此 。这些诗不是对客观现实的细微描写,而是强烈的感情通过发议论表现出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