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的原文及翻译( 二 )


上片侧重描绘室内景致,“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 。”开首即交代时令已值暮春,这正是“闺中风暖,陌上草熏”(江淹《别赋》),暖风醉人时节 。接着词人即把笔触移至室内,一股氤氲氛围笼罩闺中,原来是袅袅香烟弥漫其中,从中似还透着静谧、温馨和淡淡的忧愁 。“淡荡”,谓春光融和遍满之意 。“沈水”,即沉水香 。词人另一首《菩萨蛮》词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句 。“梦回山枕隐花钿”句,词人叙己早晨梦醒,凝妆完毕,却慵懒未除,又斜倚枕上出神,似在品味梦中情景 。“山枕”,即檀枕 。因其如“凹”形,故称山枕 。词人《蝶恋花》词有“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句 。词作的上片描绘了一幅优雅、茜丽、静谧的画面:暮春时节,春光融融,闺房中檀香氤氲,一个少妇正欹枕凝神 。如果认为画面中的少妇只是属于慵懒、无聊那种类型的女性,整日价沉溺于沉香、花钿、山枕之中,那就错了 。李清照有着男性作家无以比拟的细腻而丰富的情感世界,是一个对大自然与外部世界有着极为敏锐的.感悟,以及强烈的关注与渴念的女性,词作的下片就为人们展示了这样的情愫 。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 。”女词人的笔触延伸到室外,但见室外妇女正笑语喧喧,彼此斗草取乐,而海燕此时却经春未归 。女词人这里写海燕未归,隐隐含有她细数日子,惜春留春心态,而写斗草游戏,则映衬自己的寂寞 。“斗草”,又叫斗百草,南北朝时即有此俗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 。”原为端午之娱乐习俗,后推广并不拘于此日,尤为妇女儿童喜好 。次句言春天将尽,梅子熟透,柳枝长成 。惜春、留春不住,叹春之情遂油然而生 。词人在《小重山》词中有:“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 。”那是写早春时节,以及自己爱春之情,而此处写江梅熟落,其意恰相反 。“柳生绵”,亦为暮春之景致 。以上写景,也透露出词人无奈叹喟之情 。末句:“黄昏疏雨湿秋千”,黄昏时分,独自一人,已自不堪,更兼疏雨,以及空寂、湿漉的秋千架相伴,更让人感到寂寞、愁怨 。
这首词抒写情感很是细腻,但不是直言明说,而是通过十分优雅、含蓄的笔触,去描述十分典型的外物形象和意境,从中再渗出细腻而幽深的心态,有“无我之境”的妙趣 。
 3、浣溪沙-(宋)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小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
4、浣溪沙-(宋)李清照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
5、浣溪沙-(宋)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 。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
6、浣溪沙-(宋)李清照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
7、浣溪沙-(宋)李清照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
8、浣溪沙- (唐)李煜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
9、浣溪沙-(宋)晏殊①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②独徘徊 。
①选自《珠玉词》 。晏殊(991~1055),字同叔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宋代词人 。②小园香径:花园里飘着落花香味的小路 。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 。
10、浣溪沙- 晏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 。曲栏干影入凉波 。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
11、浣溪沙- 晏殊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 。晚来妆面胜荷花 。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 。一场春梦日西斜 。
12、浣溪沙-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
13、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