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红杏出墙来全诗( 二 )


5、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 , 远远望去 , 仿佛来自日边 。
诗意: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 , 是楚江把它冲开 , 碧水向东奔流到这里回旋徘徊 。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 , 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
赏析:
两岸青山相对出 , 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 , 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 。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 , 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 , 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 , 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 。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 , 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 。反之 , 舟行江上 , 顺流而下 , 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 , 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 , 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 。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 , 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 。夹江对峙的天门山 , 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 , 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 , 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 。孤帆一片日边来 , 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 , 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 , 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
史达祖 东风第一枝·春雪
《东风第一枝春雪》
史达祖
巧沁兰心 , 
偷粘草甲 , 
东风欲障新暖 。
漫凝碧瓦难留 , 
信知暮寒犹浅 。
行天入镜 , 
做弄出轻松纤软 。
料故园不卷重帘 , 
误了乍来双燕 。
青未了柳回白眼 , 
红欲断杏开素面 。
旧游忆着山阴 , 
后盟遂妨上苑 。
寒炉重熨 , 
便放慢春衫针线 。
怕凤靴挑菜归来 , 
万一灞桥相见 。
赏析:
全词以散文笔法 , 借其他自然物象与人事典故相映衬 , 铺描春雪种种情态 。上片巧沁三句以巧、偷二字状春雪附物之特征 , 以沁、粘、障三字写出春雪之细密、湿粘和寒冷的特性 , 显出一种细腻、柔媚的韵致 。漫凝二句暗示出春意渐浓 , 暮寒已浅 。行天入镜 , 描写春雪覆盖大地、池沼、江湖更显得澄澈、明净 , 故从桥面上行走像漫步明净的天空 , 俯视池沼像映如莹澈的镜面 , 构成一种虚明之境 。轻松纤软四字 , 则准确而微妙地体现出春雪独特的质感 。料故园二句从眼前春雪悬想临安西湖家园亦必已春雪降寒 , 重重帘幕未卷 , 错阻了初归的双燕 。下片青未了二句以白眼、素面描画出春雪粘附绿柳之叶 , 红杏之花 , 处处素白的形态 。旧游二句写出雪中情趣 。
忽如一夜春风来全诗
忽如一夜春风来全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
原文:
北风卷地白草折 , 胡天八月即飞雪 。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
散入珠帘湿罗幕 , 狐裘不暖锦衾薄 。
将军角弓不得控 , 都护铁衣冷难着 。
瀚海阑干百丈冰 , 愁云惨淡万里凝 。
中军置酒饮归客 , 胡琴琵琶与羌笛 。
纷纷暮雪下辕门 , 风掣红旗冻不翻 。
轮台东门送君去 , 去时雪满天山路 。
山回路转不见君 , 雪上空留马行处 。
注解:
1、白草:西域牧草名 , 秋天变白色 。
2、胡天:指西域的气候 。
3、辕门:古代军营前以两车之辕相向交接 , 成一半圆形门 , 后遂称营门为辕门 。
诗意: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 , 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 , 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 , 狐裘穿不暖锦被也显单薄 。都护将军手冻得拉不开弓 , 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 , 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 , 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 , 红旗冻僵了风都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 , 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 , 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