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味是什么意思


土味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土味,网络流行词,通常用来形容一些俗气、不符合潮流、很low的、不洋气的,甚至很多还很鬼畜的东西 。比如说网络上常见的社会摇和杀马特就会常常被大家形容为“土味” 。
“土味”这个词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在2016年,出现的地点是在微博贴吧等等地方 。最开始,“盘点中华土味系列”经常会分享一些比较土、比较low的视频后来微博上出现了“土味老爹”、“土味挖掘机”等等博主的相关分享,于是“土味”这个词慢慢地被大家知晓 。虽然一些“土味”东西非常low、非常没有格调,但是大家仍然对此欲罢不能 。
对土味文化的看法几乎是两级分立的,“土味文化”是亚文化的一个分支,与“丧文化”“萌文化”等亚文化性质相同,但目前为止,并没有专家或学者对其下过明确定义 。所谓“土味”,可以理解为其发源于农村、乡镇或一些小城市,用户通过快手、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传播的一种内容浮夸的图片、语言或视频作品 。土味文化有以下特征:
强调原汁原味,并不注重逻辑与意义
具有独特的语言符号,以标出土味为特征
土味文化流行的原因有几种:
互联网技术赋权给弱势群体
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使得大部分农村地区也享受到技术发展带来的红利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单向度的信息传播模式受到挑战,乡村边缘群体作为弱势群体,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在互联网技术赋权下成为拥有话语权的传播者 。相比于摄影机等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设备,手机上各类应用软件(App)操作简单,只需要一部手机,这些乡村边缘群体便可随时记录生活点滴,并将其上传至网络平台 。
乡村边缘群体的展示诉求
过去,在精英文化时代,精英阶层很少将目光投注在乡村阶层,乡村群体属于边缘群体,处于被压抑的一方 。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去中心化的传播机制使得乡村边缘群体也拥有了话语权,长期以来一直被压抑的乡村边缘群体在技术赋权下展示自我诉求,他们在网络上营造出一个互动性极强的场域,通过使用特殊的符号,如方言、造型、服饰、场景等,构建自己特殊的身份,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大胆地表现自己,寻找共鸣,与其他用户共建身份认同感 。
猎奇心理的追随
中国地域之广、民族之多、差异之大,使得各地的生活习惯、穿衣风格、社交礼仪、日常用语等不尽相同,这种群体之间的生活“反差”给了用户一定的新鲜感 。如常年生活在城市中的群体对乡村的种种风土人情充满好奇,在这种猎奇心理驱动下,他们浏览与“土味文化”有关的视频、文字内容,并进行相应的转发、评论,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土味文化”之风燃爆网络 。例如,抖音短视频平台的“建和乡村生活”用户,他通过短视频展示用大锅炸鸡块、在田间锄地、在小溪边洗菜、在茶园采茶、在院子里养鹅、在河里捉鱼、在山上挖笋等生活场景,这种乡村生活是城市群体不曾体验过的 。
审丑心理主张土味文化
弗洛伊德曾经提出,人们对于丑的事物,往往会产生一种“情感矛盾”,这种心理非常复杂,甚至会产生审美快感 。例如,用户在观看喊麦类或行为艺术类的土味短视频时,往往会产生一种审丑心理,他们或许会对这种浮夸的造型、夸张的表演、无意义的叫嚣嗤之以鼻,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完成了自我与视频中行为的对比,从而产生肯定自我的愉悦感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土味文化”的“土味”可以起到取悦用户的作用,这也是“土味文化”盛行的原因之一 。
流量明星的推崇
许多流量明星十分推崇土味情话,甚至说土味情话成为很多综艺节目的一大环节 。如在综艺节目《口红王子》中,著名主持人何炅就曾经邀请男嘉宾对女嘉宾说土味情话,并询问女嘉宾哪位男嘉宾的土味情话最能打动她 。作为一档颇有市场的综艺节目,加之颇有粉丝基础的男嘉宾和女嘉宾,双重流量加持使得土味情话的热度在网络上一涨再涨 。流量明星的推崇,使得“土味文化”的流行范围进一步扩大 。
对于土味文化的态度,尽管有很多的争议与辩论,但其基本走上了一条对抗然后收编的道路 。
土味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对抗
无论是土味短视频,还是土味音乐、土味情话,本质都是一种区隔行为,是用户在用一种社会层面可以定位的表演与主流文化进行对抗 。从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再到电视传播,大城市中的精英阶层一直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精英文化也占据着主流地位 。乡村群体被封锁在边缘地带,直到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红利惠及他们,他们才开始出现在大众的面前,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 。他们早期的视频作品,一部分是对城市群体生活的模仿,表达对城市生活的向往,这些短视频的灵感往往来自电视、电影、广告等宣传内容,如部分用户在短视频中用树枝、塑料袋等废弃品做成服饰装扮自己,模仿维密天使的走秀场景等 。在“土味文化”的发展下,部分小镇青年更愿意通过各种土味符号来表达他们的社会身份认同,如土味短视频、土味音乐、土味舞蹈、社会化语言等,他们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他人的认同,由此形成自己独特的“圈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