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古效应是什么呢?( 二 )


庇古还把边际效用学说引入分配领域,提出了收入均等化学说 。这一学说基本命题是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 。他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认为随着货币收入的增加,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 。贫穷阶层的货币收入很少,所以他们的货币边际效用很大 。与此相反,富裕阶层的货币收入较多,所以他们的货币边际效用很小 。为保证收入的均等化,庇古提出了实行累进税的政策主张,把富人的一部分税款用于举办社会福利设施 。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实际上是剑桥学派经济理论的发展,他完全是在马歇尔等人的一般经济的基础上,讨论福利概念以及与福利有关的各种理论 。但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庇古一味沿用马歇尔的分析方法来研究福利经济学,决定了这一学说存在着致命的缺点 。首先,他所谓经济福利是建立在基数效用基础上,认定效用可以衡量,这是他的理论的根本错误 。他以为采用马歇尔的办法,即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就可避开效用衡量的难题 。但是,马歇尔所分析的对象常是占个人总收入中比例很小的货币支付量,尚可勉强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为常数 。而庇古的研究的对象是全社会的经济福利,就不能再假定货币边际效用为常数,特别是他注重分析货币在富人和穷人间的转移,并以他们对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变动为理论根据,如再假定货币边际效用为常数,结果就会自相矛盾 。其次,马歇尔体系虽从效用出发,但事实上大都从分析供求价格出发,等于是直接考虑货币价格问题 。而庇古的研究主题是经济福利,必须从真实条件着手,于是如何将真实的经济福利转算为货币福利,就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效用及其衡量问题 。再次,他的理论以完全的自由竞争为前提,但又提出由国家采取适当调节生产的措施,将会增加社会福利,从而否定了自己的前提 。总之,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在实践上仍属于一个“理想”状态,对现实的社会问题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也没有改变人们对经济福利问题的思考方式 。但是,他第一次建立起福利经济学理论体系,在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史上标志着资产阶级经济学中一个新的分支的产生,因此,庇古被誉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
又称“实际货币余额效应”,指物价下降所导致的实际余额的增加会刺激消费从而对经济产生一种自动调节作用的理论 。它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在《古典静态》(1943)一文中提出,故名 。庇古认为,价格水平和货币工资的下降将导致人们所持有的各种财富的实际余额增加同时,人们进行储蓄的目的是积累同收入水平相对称的财富 。因此,实际余额趋于增加的财富将提高财富对收入的比例,从而导致储蓄的下降和消费的增加、扩大总需求和国民收入水平 。
又称“财富消费效应” 。价格和利率水平的变化导致消费需求变化的传导和反应过程 。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Pigou, Arthur Cecil, 1877—1959)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 。庇古认为,价格和利率水平的变化,首先造成消费者的真实货币余额(或有价证券收益)的变化和其财富的变化,进而引起消费需求的变化 。当物价水平上升时,消费者拥有的货币余额的实际价值就会降低,消费者发现自己的财富减少了 。
庇古效应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阿瑟·庇古在1943年代提出 。它是宏观经济学中利率传导机制的一种,描述了消费、金融资产和物价水平之间相互关系 。具体是指物价水平下降造成金融资产实际价值的增加,从而产生的消费刺激效应 。
庇古效应,经济学概念,是宏观经济学中利率传导机制的一种,描述了消费、金融资产和物价水平之间相互关系 。即一个大价格下跌将刺激经济和创造财富效应,将创造充分就业 。这就是说,随着价格下降,更多的钱成为向消费者提供的开支,其购买创造需求更多的生产,从而更多的就业机会 。但这种机制是不奏效的做法 。因为,如果油价下跌是陡峭的不够,许多企业将根据携带一些银行与他们,因为他们将无法偿还债务 。如果秋天是渐进的,没有机构会知道它会停止和消费者和生产者将持有的现金,从而创造了流动性陷阱 。这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阿瑟庇古塞·西尔提议的,被称为真正的平衡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