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1885是什么年,中国东南宝岛,地区正式接触岛历史接近2000年(东吴时期),大规模超过400年(17世纪初),中国正式管辖超过300多年(1662年郑成功),现在的建制属于一级建制——省,然而,省的历史则非常之短,一直到1885年,才建省 。
建省,对于中国的体制来说这绝对是一件天大的事情,那么,1885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这还要从近代的历史说起 。
现在历史课本将到的时候,一般会说到两个时间节点 。
之一个是1662年,这一年郑成功驱逐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开始管理岛上大量并建立了历史上之一个 。
第二个是1683——1684年,1683年明郑投降大清,次年康熙皇帝决定收为版图 。
从今天的角度,我们自然更 之一个时间节点,因为这标志着的权回到了中国人手里,而第二个时间节点,只不过是的权在中国不同内部转换而已;但是在古代,其实是第二个节点更重要,为什么呢?因为在1684年之前,事实上从没有被中国正统王朝纳入版图,设计机构管理(这里说的是岛,没有包括澎湖,澎湖在元朝就已经纳入中原王朝版图),1684年,清朝收为版图,是历史上之一次和紧紧 在一起 。
所以,当时的清王朝面对这个新收入的版图,其实是相当陌生,刚的时候,清朝朝廷内部对于如何控制这片土地争议相当大,绝大多数大臣根本不希望将其收入版图,主张将所有居民(这里指的是和汉化原住民,不包括东部山民)迁入,再放弃 。
这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理由,在那个时代,海峡说实话的确是一个不小的地理障碍,控制需要相当的成本,而这片土地短时间并不能带来什么收益,而且清朝大部分大对此地相当陌生,不存在类似宋人对燕云十六州那种故土情节 。
不过所幸是具体操办的施琅知道的重要性,上了一道《恭陈弃留疏》,力陈对于巩固东南海防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且表达外国诸如荷兰等屡屡对之觊觎野心,康熙还是清醒的:明郑控制了,搅得苏浙闽粤四省膏腴之地不得安宁,也就是说,这个地方一旦是被不友好,对将起到极大的损害,所以必须控制 。在了闽籍老臣李光地后,清决定收为版图 。
这个时候,的建制属于府,隶属福建省,府下辖县,诸罗县(乾隆52年(1787年)“诸罗县”更名为“嘉义县”),凤山县三个县 。
注:府最初的实际管辖区非常小,但后来渐渐扩大到整个西部平原地区,上图为1885年府控制区 。
不过,这个时候,清控制并不是为了开疆,而是为了给东南沿海找个屏障,所以清只要确保被自己控制就可以了,对没有任何兴趣,相反,的人口,反而越少越好,因为岛增强,一方面将极大增加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割据自立的风险 。
所以前期清朝总体来说就是“消极治台”,驻守军官、兵丁等一律从中国内地轮派,不得由当地征召,且凡武职人员三年一换,并不准携眷来台,另外颁布渡台禁令:
其一,欲渡台者需经官府稽查审核,偷渡者必处严惩
其二,凡渡台者,皆不许携家带眷
其三,不准广东省民渡台 。
但是清朝的情况我们是知道的,人地矛盾极为尖锐,所以这个禁令执行起来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闽粤两省贫苦渡台求生已成趋势,人口日益增加,流民问题使得一片混乱,械斗频发,但是清对此并不太关心,康熙年间基本采取放任,雍正年间才稍微整顿了一下秩序 。
从1683年到19世纪中期,清对台治理总体态度消极,但由于东南沿海人地矛盾尖锐,大量沿海渡台,使得的也加快,这具体表现就是府下面的建制越来越多,雍正元年(1723年)于大甲溪以北设“淡水厅”,大甲溪以南、虎尾溪以北设置“彰化县”,==雍正九年(1727年),澎湖群岛从县分割出来,设“澎湖厅”,嘉庆17年(1812年)朝廷增设“噶玛兰厅”(约今宜兰县) 。
1734年道县厅界重划完全实施时行政区划图,比1685年大了不少
18世纪中叶后,西部人口数已逼近200万 。
【1885是什么年,1885年战争】 按照正常的发展逻辑,岛也会慢慢整顿秩序,成为中国核心区的一部分,但是,19世纪中期以来,外部风云变幻使得岛立刻处于风口浪尖,慢是慢不起来了 。
1841年9月,英军入侵 。
第二次战争后,清廷将的淡水(1862年)、基隆(1863年)安平、打狗(今日之高雄)均于1864年陆续,并且允许宣教士来台传播 。
清收为版图的本意就是希望其作为闽粤等地的屏障,而现在殖民想侵略中国,东南沿海正处于之一线,那的局势自然相当微妙,然后,19世纪50-60年代,英法联军,太平天国,西北民变……一系列混乱使得清自顾不暇,根本无心管理之事 。
推荐阅读
- 明流是什么
- 贸易顺差是什么意思
- 茂寅年是公元哪一年
- 本人属兔今年老是生病?
- 冒犯的冒是什么意思
- 百花齐放的意思是什么
- 泡沫之夏的结局是什么?
- 扬长补短和扬长避短的区别是什么?
- 微信提现零x人民币是什么意思
- 男的经常说离婚什么意思 男人总是说离婚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