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天宫课堂第二次太空授课观后感心得

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 , 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 , 蕴含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教育资源 , 对激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弘扬科学精神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天宫课堂第二次太空授课观后感心得 , 欢迎阅读!
天宫课堂第二次太空授课观后感心得1
据了解 , “天宫课堂”结合载人飞行任务 , 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 , 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 , 以青少年为主要授课对象 , 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 。由此 , 我想到了此前首次太空授课 。
“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姐姐在“天宫一号”进行授课 , 向我们青少年讲述了失重环境中的物体运动和液体表面的张力情况 。
失重是太空环境中最独特的现象 。在失重的环境下 , 人可以随意漂浮 , 而且可以做出一些在地球上根本就做不到的高难度动作 。
看 , 这是王亚平在向我们演示单摆运动 。只见她把小球向后拉了一小段 , 然后松手 , 小球并没有像在地球上一样做往复摆动 , 而是神奇地飘浮了起来 。王亚平姐姐又把小球提高了一点 , 再松手 , 小球还是没有做往复摆动 。这是因为小球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 , 没有了回复力 。
这时 , 王亚平姐姐推了小球一下 , 小球竟然在做圆周运动 , 而且一直在转 , 好像永远都不会停下来一样 。再换个角度又如何呢?小球仍在做圆周运动 。在太空中 , 小球处于失重状态 , 只给小球一个很小的初速度 , 它就可以绕着摆轴做圆周运动 , 但在地面上却不行 。
王亚平又从饮水袋中挤出了一个小水滴 , 这小水滴就像一个小水晶一样 , 晶莹剔透 。她还把一个金属的圆环伸进水袋里 , 制成了一个水膜 , 并往上面加水 , 水膜就一点一点地变厚 , 形成了一个水球 。王亚平姐姐还向水球中注射了两个气泡 。

等把气泡抽出来后 , 又把红色的液体注入了水球中 , 红色的液体便在水球中慢慢地扩散开来了 。水球也变成了一个红色的水球 , 像一个红色的水晶球 。
这就是“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姐姐在太空授课时的情景 。这次授课共用了40多分钟呢 。我认为这样的课特别有趣而且富有吸引力 , 同学们都很喜欢 。看的时候 , 同学们个个都很专注认真 , 没有一个说话的 。有的托着下巴 , 连口水都流出来了 , 也来不及擦 。
通过这节课 , 我萌生了一个理想:我也想当一名宇航员 , 因为在太空中 , 我可以做一些在地球上根本就做不到的事情:譬如 , 在太空舱里随意地飘来飘去、做一些奇特美妙的实验、体验不一样的生活环境……
这就是令人神往的、充满了奇思妙想的科学的无限魅力!
天宫课堂第二次太空授课观后感心得2
当航天员们在《天宫课堂》为我们太空授课时 , 你是否了解过她为梦想付出的努力?他们是名人 , 他们也只是一个为了梦想而不断奋斗的普通人 , 是坚持让他们的生命变得与众不同 。梦想虽然美丽 , 但如果没有坚持的勇气和行动 , 那么 , 那份美丽就只能停留在梦境中 , 而不会成为如今的现实 。
这让我想起之前在少年宫中学习的那些日子 。我很喜欢发明 , 爸爸虽然支持 , 但妈妈却认为“发明不能当饭吃” , 不赞成我学发明 。我还记得爸爸说:“放心儿子 , 你想学就学 。这是你的梦想 , 就算一万个人反对 , 自己坚持就对了 。”爸爸的这句话和王老师的话真是不谋而合 , 也让我学画的心更加坚定了 。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 , 我梦想着成为画家 , 而付丽娟姐姐却是拥有一双飞翔的翅膀 。我很佩服她在蓝天中勇敢下跳的这份勇气——因为我恐高 。
他们的事迹全都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有梦就动力 , 有动力梦想才能成功;有梦就要坚持 , 只有坚持才能成功;有梦就能出彩 , 只有出彩才算成功 。

梦想不会抛弃我们 , 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抛弃自己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 所以 , 尽管在实现梦想的旅途中会出现各种磨难 , 必须经受多重考验 , 甚至会让我们难受得哭泣 , 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疼痛 , 但是 , 如果放弃那就什么都没有了 。所以 , 就算再苦再痛再累 , 我们一定要坚持 。因为 , 坚持是通向梦想的最好途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