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肖文儒事迹观后感 学习“时代楷模”肖文儒事迹心得感悟( 二 )


学习“时代楷模”肖文儒事迹心得3
“他出现在救援现场 , 大家心中就有了底气 。”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管理处副处长戴其浩说 。
矿山事故救援是世界性难题 。肖文儒指挥救援的案例 , 曾被外媒称为“世界矿业史上最让人惊叹的救援之一” , 被称为“救援奇迹” 。
奇迹从何而来?来自于多年如一日的辛苦钻研 。工作38年 , 肖文儒记录救援事故经验40多本 , 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 , 并不断创新探索将矿用石膏、计算机、正压氧气呼吸器等“新工具”用于矿山救护 。为规范救援保障安全 , 他还组织制定技术操作规程、紧急出动安全措施等 , 使抢险救灾有章可循 。
“跟肖总工出差 , 是我们最荣幸的事 , 也是年轻同志向他学习的好机会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指挥协调部乔天楷说 。
今年1月 , 在山东栖霞市笏山金矿爆炸事故救援中 , 肖文儒再次发挥重要作用 。
11名矿工被困井下约600米的位置 , 救援深度实属罕见 。更棘手的是 , 该矿岩层复杂 , 现场布置的4个施救钻孔推进困难 。一筹莫展时 , 肖文儒当即建议:“再增调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地特勘队一台高性能钻机和专业操作团队赶赴现场救援!”
事后证明 , 一子落而满盘活 。新调来的大地特勘队对原本偏移的3号钻孔进行纠偏透巷 , 1月17日13时56分 , “生命通道”终于打通!最终11名矿工被成功救出 。
“在应急救援中 , 建议是否科学可行 , 最为关键 。肖文儒总比别人多想一层、先做一步 , 让救援有‘双保险’甚至‘三保险’ 。”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管理处处长张安琦说 。

2019年10月1日 , 肖文儒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 。登上“众志成城”方阵彩车 , 肖文儒不禁热泪盈眶:“作为应急救援队伍中的一员 , 只要党和人民需要 , 我一定不畏艰险 , 冲锋在前!”
学习“时代楷模”肖文儒事迹心得4
1983年 , 21岁的肖文儒从山西省雁北地区煤矿学校毕业 , 被分配到原大同矿务局矿山救护大队工作 。那时候 , 煤矿井下生产条件艰苦 , 大小事故时有发生 。肖文儒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 大同地区上千个煤矿 , 几乎每一天都有事故 。当时老队员常说 , 什么叫救护队?就是‘身背呼吸器 , 手拿斧和锯 , 井下着了火 , 只有打密闭’ , 这四句话充分反映了当时我们国家矿山应急救援的整体水平和处置能力 。”
戴上呼吸器 , 就要与外界隔绝 , 耳朵里全是自己呼气和吸气的声音 。披着浇透了凉水的草袋子 , 到接近人体极限的高温火区打密闭 , 忍受常人难忍的高温与高湿的“折磨” 。肖文儒说 , 这让他感到 , 这份“水深火热”的救援工作不仅与青年人的美好憧憬有着很大的差距 , 而且随时可能面对极端情况和生死考验 , 但一次次“挽救生命”的救援行动 , 让他慢慢消除了心理上的落差和压力 。肖文儒说:“如果我们能拯救一个人的生命 , 那么背后就有几个家庭和许多人能减少痛苦 , 所以这就更加坚定了我继续从事应急救援工作 , 也就是坚定了我‘择一事、终一生’的决心 。”从基层矿山救护队到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 , 多年来虽然工作岗位在变化 , 但肖文儒有一个习惯从未改变 , 只要参与救援就会实地下井勘察情况 , 因为只有下井掌握第一手资料 , 救援方案才更有针对性 , 救援行动才更有效 。
今年1月10日 , 山东烟台栖霞市笏山金矿发生井下爆炸事故 , 拥有丰富矿山救援经验的肖文儒再度出征 。
救援过程中 , 在打通从地面至被困人员的钻孔后 , 被困人员从600多米深的地下深处 , 通过直径10厘米的钻孔传递上来2张纸条 , 上面写着:“望救援不停 , 我们就有希望”“麻烦再送一部电话作为备用 , 联系不到你们 , 我们就找不到党了” 。当这两张纸条从井下传递上来时 , 肖文儒在为幸存矿工感到欣喜的同时也感到了从业以来从未有过的责任与压力 。肖文儒说:“这两张纸条 , 就说明人还活着 。那已经是发生事故的七天七夜了 , 这些活着的人必须要救出来 , 感觉责任更加重大 。钻孔只是维持着他们生命 , 但是还要有个逃生通道 , 也就是救援通道 , 我们就主要围绕着清理井筒 。当时井筒也塌落堵塞得很严重 , 说实话压力也很大 , 但是人民至上 , 生命至上 , 你把握住这个怎么做都不过 。我们就要想尽一切办法 , 穷尽一切手段 , 千方百计把被困人员救出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