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刚柔?( 二 )


【原文】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 。昔余往年在京,好与诸有大名大位者为仇,亦未始无挺然特立不畏强御之意 。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 。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人与妻孥享受,则当谦退 。若一面建公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内图厚实,二者皆有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久 。
【译文】自古以来的帝王将相,没有一个不是从自强自立做起的 。即便是圣贤之人,也各有自立自强的方法,所以才能独立不惧,坚定不移 。过去我在京城的时候,好与一些身居要职、名声高远的人闹意见,也是一开始就具有挺然独立、不畏强暴的气概 。现在我体会到天地之道,是要刚柔并济,不可偏废 。太柔容易萎靡,太刚则容易折断 。这里的刚不是暴虐的意思,只是要使弱变强;柔也不是卑弱的意思,只是在强的方面谦退一些罢了 。做事为公,应当勉力争取;争名逐利,则应当谦让退却 。开创家业,应当奋发进取;守业享成,则应当谦逊平和 。出外与人结交应对,应该努力表现;回家与妻儿安享消受,就要谦恭淡然 。如果一方面建功立业,外享崇高声名威望;一方面求田问舍,内图奢侈待遇享受,这两者都有盈满的征兆,全无一丝谦虚退让的表示,那么这一切必定不会久长 。
【原文】肝气发时,不惟不和平,并不恐惧,确有此境 。不特盛年为然,即余渐衰老,亦常有勃不可遏之候 。但强自禁制,降伏此心,释氏所谓降龙伏虎 。龙即相火也,虎即肝气也 。多少英雄豪杰打此两关不过,要在稍稍遏抑,不令过炽 。降龙以来养水,伏虎以养火 。古圣所谓窒欲,即降龙也;所谓惩忿,即伏虎也 。释儒之道不同,而其节制血气,未尝不同,总不使吾之嗜欲戕害吾之躯命而已 。
【译文】每当肝火发作时,不只是不平和,更不恐惧,确实有这样的境况 。不仅年轻气盛时是这样,既使我现在逐渐衰老,也经常有怒不可遏的时候 。但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压制自己的怒火,佛教称这为降龙伏虎 。龙就是相火,虎就是肝气 。许多英雄豪杰都过不了这两关,要领在于稍稍控制自己,不要让肝火过盛 。降龙用来养水,伏虎用来养火 。古人所说的遏制欲望,就是降龙;所说的警戒忿怒,就是伏虎 。佛家与儒家的说法不一样,但节制气血,却没有不同,总是要不让自己的欲望残害自己的躯体 。
【原文】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 。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 。孟子所谓至刚,孔子所谓贞固,皆从倔强二字做出 。吾兄弟皆秉母德居多,其好处亦正在倔强 。若能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则日进无疆矣 。
【译文】至于“倔强”这两个字,却不能缺少 。不论功业还是文章,都必须要有这两个字的精神贯穿其中,否则便会软弱无力,一事无成 。孟子所说的至刚,孔子所说的贞固,都是从倔强二字引出的 。我们家兄弟都继承母亲很多美德,它的好处也正是在倔强上 。如果能够去除愤懑的欲望而休养身体,多些倔强的气息来激励志气,那么就可以进步不止了 。
【原文】至于强毅之气,决不可无,然强毅与刚愎有别 。古语云自胜之谓强 。日强制,日强恕,日强为善,皆自胜之义也 。如不惯早起,而强之未明即起;不惯庄敬,而强之坐尸立斋;不惯劳苦,而强之与士卒同甘苦,强之勤劳不倦,是即强也 。不惯有恒,而强之贞恒,即毅也 。舍此而求以客气胜人,是刚愎而已矣 。二者相似,而其流相去霄壤,不可不察,不可不谨 。
【译文】至于强毅之气,决不能没有 。但是强毅和刚愎的区别很大 。古话说,能战胜自我就叫强 。强制、强恕、强为善,都是战胜自我的意思 。如果不习惯早起,就强迫自己天不亮就起床;不习惯庄重恭敬,就强迫自己参加祭祀斋戒;不习惯劳苦,就强迫自己与士兵同甘共苦 。能强迫自己勤劳不倦,就是强 。不习惯坚持,却能强迫自己坚定地持之以恒,就是毅 。除此之外,力求以气势胜人,就是刚愎了 。刚毅与刚愎二者有相似之处,但其实质却有天壤之别,不可不察觉,不可不谨慎 。
【点评】人不可无刚,无刚则不能自立,不能自立就不能自强,不能自强也就不能成就一番功业 。刚就是使一个人站立起来的东西 。刚是一种威仪,一种自信,一种力量,一种不可侵犯的气概 。刚就是一个人的骨头 。人也不可无柔,无柔则不亲和,不亲和就会陷入孤立,四面楚歌,自我封闭,拒人于千里之外,柔就是使人挺立长久的东西 。柔是一种收敛,一种方法,一种春风宜人的光彩 。然而,太刚则折,太柔则靡 。只有刚柔并济,既刚强又坚韧,方能成就事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