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编年体通史是《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 。
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 。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
《资治通鉴》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 。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
《资治通鉴》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司马光著述颇多 。除了《资治通鉴》,还有《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 。
此外,他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涑水纪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 。《训俭示康》收入高中语文课本 。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是什么意思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 。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 。弥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 。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 。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
1、记载形式不同:
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它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
纪传体,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称“传”,特殊情形的人物称“载记”,记载制度、风俗、经济等称“志”,以表格排列历史大事称“表”)的方式记叙史实 。
2、内容不同:
纪传体史书“列传”都是全书中篇幅最多的 。
编年体史书,以事系日,以日系时(季),以时系年,对了解一代兴亡大势,很为方便 。
3、作用不同:
编年体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 。这种体裁以时间为中心,对人物生平、典章制度和文化的叙述多过于简略,而且割裂,年代不明的事甚至无法写入书中,这些都影响了编年体史书的使用价值 。
纪传体史书主要是记录对人物生平、典章制度和文化的叙述 。
扩展资料:
史书分类:
一、按真实性分类
1、正史:以纪传体、编年体的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纪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叫正史 。如,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 。除少数是个人著述(如司马迁的《史记》、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外,大部分正史是由官修的 。
2、别史:主要指编年体、纪传体之外,杂记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如《东观汉纪》、《东都事略》、《大金国志》以及《通志》等史书都属于别史 。
由此可见,别史实际上是正史类史籍的重要补充部分,犹正史之别支,所以《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别史类叙》中才有“犹大宗之有别支”的说法 。由著名学者创作的,有时与杂史难以区分 。如《汉晋春秋》 。
3、杂史:只记载一事之始末,一时之见闻或一家之私记,是带有掌故性的史书 。它不同于纪、传、表、志等体例齐全的正史,也不同于关系一朝执政的别史 。它不受体例限制,博录所闻,虽杂荒疏浅,却可弥补官修史书的疏漏与不足,包括家史,外史,小史,稗史,野史,逸史等类别 。
4、野史:有别于官撰正史的民间编写的史书 。
推荐阅读
- 火箭发射原理是什么?
- 一个字节由几个二进制位组成举例 一个字节由几个二进制位组成
- cnas认证什么意思
- 金立手机为什么一老掉网
- sis是由什么组合而成
- 158三围的标准分别是什么 三围的标准分别是什么
- 迪士尼噗噗是谁 迪士尼噗噗名字由来
- 归因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是谁
- 聚酯是什么
- 杜姓氏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