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犯'是什么意思?


'愉快犯'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愉悦犯(日语:愉快犯/ゆかいはんYukaihan)是一种人物性格,也是ACG次文化中的萌属性之一 。
愉悦犯的本意是由犯罪行为引发人们或社会的恐慌,然后暗中观察这些人的反应以取乐的犯罪者 。由于犯罪没有针对特定目标,且犯人与被害人可能无利益关系,所以较难依照犯罪动机追查嫌犯 。注意愉悦犯本意是犯罪者的类型之一,但是随着愉悦一词在ACG圈的广泛使用,其作为“犯罪者”含义的表述有所淡化 。
许多愉悦犯都具有反社会人格,不过反社会人格不一定体现在“愉悦”上 。与抖S不同,愉悦犯的行为通常与性无关,一般也不涉及“癖好” 。
扩展资料
“反社会”一语虽系政治社会用语,但也从这一侧面突出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的危害,这类人在监狱和劳教机构占相当大比率(40%-78%),不少是累犯或惯犯,往往因发生反应状态而送精神病机构要求医学鉴定 。
反社会人格障碍虽然经常发生违纪行为,但与一般犯罪是有区别的,尽管二者对所犯罪行为均负有完全责任能力,司法精神科医生和司法工作者应区分反社会人格犯罪和不法分子作案:
①一般犯罪者往往有计划和有预谋地达成犯罪,反社会人格多不能;
②犯罪者违法目的明显,反社会人格多受情感冲动支配,犯罪动机较模糊;
③犯罪者在他人受害时作案手法隐蔽和狡诈,企图逃避罪责,反社会人格害人害己,而对自己的危害尤大;
④具有反社会人格的人较少造成凶杀或其他严重案件以致判处极刑;
⑤一般犯罪的人格固然是有缺陷的,但未达到人格障碍程度,而反社会人格则在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沉重的影响,反映在生活的各个侧面出现持续和长期的行为障碍 。
早期研究(Kallman,1938;Heston,1968)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统亲属中有17%-19%为反社会人格,但未得到后来研究(Kety等1968;Rosenthal等,Rimmer等,1980)的证实 。
愉悦犯意思是指犯罪行为的本身不是他们的目的,而是通过犯罪所引发人们或社会的骚乱、恐慌,然后于暗中观察这些反应并乐在其中的人 。犯罪行为是犯罪人所实施的违反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行为 。是刑法学中犯罪构成的基础和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 。
犯罪学着重从下列角度研究犯罪行为:
1、把犯罪行为作为犯罪心理演化过程的一个阶段进行研究,如犯罪意识—犯罪动机—犯罪行为—犯罪结果;
2、研究犯罪行为方式,从中发现规律和特点,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犯罪的政策提供依据;
3、研究某一犯罪者的犯罪行为方式,为改造该罪犯提供帮助 。
心理特征
一般来说,反社会行为主要是在个体与环境消极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常表现反社会行为的人通常具有的主要心理特征:
(1)自我中心和利己主义,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侵犯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
【'愉快犯'是什么意思?】(2)具有违反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的观念 。
(3)缺少爱、同情、友谊等道德情感,具有自卑、冷酷、自私等心理特点 。
(4)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 。儿童也可能出现反社会行为,是属于问题行为的一种,主要表现在:做违反社会规范的事;反抗父母和教师;逃学、伤害他人;有偷窃、说谎等不道德行为;在这些不良行为出现后,缺乏羞耻和内疚感 。对于有反社会行为的儿童,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请专家咨询,寻求有效的途径矫正孩子的行为 。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反社会行为
愉悦犯:恶作剧 取乐 作乐犯罪
—————
刑法里的词(中国刑法体系来自日本和德国):
构成要件——构成要件
実行行为——实行行为
不能犯——不能犯
迷信犯——迷信犯
不作为——不作为
结果无価値——结果无价值
行为无価値——行为无价值
既遂——既遂
未遂——未遂
中止——中止
过失——过失
法条竞合——法条竞合
正当防卫——正当防卫
违法性阻却事由——违法阻却性事由
间接正犯——间接正犯
承継的正犯——承继的正犯
共同正犯——共同正犯
教唆犯——教唆犯
幇助犯——帮助犯
共犯従属性说——共犯从属性说
共犯独立性说——共犯独立性说
自首——自首
牵连犯——牵连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