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比杜甫大几岁


李白比杜甫大几岁

文章插图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 。但李白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 。而“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 。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 。
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 。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 。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 。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 。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 。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
李杜相识:
744年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 。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 。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箓的盖还,为他造了真箓 。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
天宝四载(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 。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济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 。就在这年冬天,李杜两人分手 。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李白
李白比杜甫大十一岁 。李白701年出生,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而杜甫是712年出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故乡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
杜甫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
【李白比杜甫大几岁】
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历史上两位最伟大的诗人,他们以其卓越的诗歌成就树起了两座丰碑,更以情若手足的友谊给文学史上留下了一段千古传颂的佳话 。唐朝开元末年至天宝年间,李白怀着“举鞭访前途”的济世之梦居于东鲁,即兖州,准备再次进京,实现自己治国安民的理想 。在那里,他结识了许多文朋诗友 。杜甫的父亲杜闲就是其中一位.此时,杜闲正在东鲁做官 。也许,李白和杜甫就在杜闲的官邸遭遇了平生的第一次相逢 。在兖州两人一同泗水泛舟,一同漫步尧祠、甑山……几乎踏遍了东鲁大地 。李白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而且李白此时已是闻名天下的大诗人了,而杜甫还是一个无名小卒,但李白丝毫没有名人的架子,两人亲如兄弟 。他们的相遇在中国文学史上称得上是千古一遇了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受到唐玄宗的赏识入宫做了翰林 。满以为从此可以施展政治抱负,可是皇帝所要只是一名能写写御用诗词、歌功颂德的弄臣 。以李白狂傲不羁的个性哪受得了,在宫中呆了不多久便遭奸馋而被“千金放还”了 。李白被唐玄宗赐金还乡后,带着壮志未酬的创伤心灵,出长安行至梁宋,与杜甫再次相遇 。杜甫以诗《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 。未负幽期志,兼全宠辱身 。”劝慰这位兄长 。可见两人已友情深笃 。李白“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与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人生愿望契合 。他的创作影响着杜甫,他少任侠、重义气、乐于助人的高尚品格,感召着杜甫 。同时对人生、对诗歌艺术,两人在心灵上多有相通之处 。是共同对缪斯的痴恋,将两颗伟大的心连在了一起 。天宝四年秋,两人再聚东鲁,一时兴起,策马登程,同到鲁城北访范十 。此行,李白作《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杜甫作《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相互唱和,成千古佳话 。这段时间,李杜两人相处时久,情谊益深 。虽然李白还会在“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的怀才不遇中惆怅一时,但桑田篱下的清幽生活抚慰着诗人的心魂,而杜甫的陪伴更让李白忘却了失意的烦恼 。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李白和杜甫终于也要分手了 。杜甫将离鲁北上,而李白也在思索自己的人生之路 。在尧祠石门,李白为杜甫饯行 。他们共同感到自己像风中的飞絮一样飘浮不定 。今日辞别,不知何日再能相聚?且对着这石门秋光,再饮几杯鲁酒吧 。李白信口吟成《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一诗: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此次的离别却是一场诀别 。此后,杜甫自鲁进长安,步李白后尘去扣功名之门 。而李白虽然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遭遇了挫折,但他的心并未死 。他决定重访江东,游历山河,以退为进,待报效国家的机会成熟之后再行动 。但,此时的唐朝已到了由盛至衰的转折时期,接下来的安史之乱便是导火索 。这次动乱使得成千上万的百姓流离失所,杜甫便是其中一员 。李白即使在庐山躲过了这场灾难,但动乱之后,他以为他的理想会在永王李磷身上得以实现,最终却落得被捕入狱的悲惨结局 。诚然,此后李白和杜甫没能再次聚首,但两人均留下了不少彼此思念的诗篇 。生活上的困顿、政治上的失意,阻挡不了对友情的渴望和对那段杯酒斗诗章的闲适生活的向往 。那些诗歌是他们自由心灵集中迸发的泉眼 。他们相遇的那些日子也由此进入了中国的文学史,就像伯牙和子期的知音遭逢,成为古今多少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精神之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