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这首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蜂这首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文章插图
《蜂》古诗意思:无论在平原还是在山尖,美丽的春光尽被蜜蜂占 。采集百花酿成了蜜以后,不知道为谁辛苦为谁甜?《蜂》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通过描写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这一自然现象,比喻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被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的现实,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
《蜂》原文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蜂》注释1、山尖:山峰 。
2、无限风光:极其美好的风景 。占:占有,占据 。
3、采:采取,这里指采取花蜜 。
《蜂》赏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无论是在平原还是在山野,到处都可以见到蜜蜂忙忙碌碌采蜜的身影 。越是春光明媚、鲜花盛开的地方就越能吸引蜜蜂 。这两句语气十分肯定,盛赞蜜蜂尽占美好的春光,表现了诗人对蜜蜂的羡慕与赞美之情 。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两句急转直下,由前面盛赞蜜蜂“占尽风光”转而咏叹它终生徒劳,所获甚少 。采花、酿蜜本是蜜蜂的天职 。它辛苦酿成的蜜主要是用来供养蜂王,或被人所用,自己享用的却很少,而这完全是出于它的本能,根本不会意识到这有什么不公平 。可是诗人却从这里发现了问题,并替蜜蜂发出了“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不平之鸣 。
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蜜蜂飞到平地山尖,经历了无限美丽的风光,不辞劳苦,不畏艰险 。后两句写蜜蜂采集百花,酿成蜂蜜,供人享受,为人辛苦,给人甜蜜 。
这首诗通过描写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这一自然现象,比喻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被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的现实,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这首诗体物工妙,词近旨远,夹叙夹议的手法配合默契,语言叙述中不尚辞藻,平淡而具思致,清雅辅以言深 。
《蜂》创作背景大中十三年(859)底,罗隐至京师考进士,考了许多年,都没中第,史称“十上不第” 。诗人对当时的考试制度、朝廷很失望,在这样的情绪下,看见人民辛苦劳作在田间地头与部分朝廷官员不劳而获这样相对立的情景而产生愤懑 。这大致是罗隐作出这首讽喻不劳而获者的《蜂》的原因 。
《蜂》作者介绍罗隐,唐末文学家 。字昭谏,余杭(今属浙江)人,一作新登(今浙江桐庐)人 。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 。唐光启中,入镇海节度使钱鏐幕,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 。其诗颇有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故少数作品能流传于民间 。有诗集《甲乙集》,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
参考文献:
1、梁文娟.中华经典名篇选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
2、程千帆.古诗今选:凤凰出版社
3、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
4、唐玉华.小学生古诗词诵读200首:江苏大学出版社
《蜂》唐代: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释义: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山峰,及其美好的风景都被蜜蜂占有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蜂这首古诗的意思是什么】作者简介: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 。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 。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罗隐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 。作者心灰意冷,后又看见人民辛苦劳作在田间地头与部分朝廷官员不劳而获这样相对立的情景而产生的愤懑,这可能是罗隐作出这首讽喻不劳而获者的《蜂》的原因 。
赏析:
此诗抓住蜜蜂特点,不做作,不雕绘,不尚词藻,虽平淡而有思致 。
前两句写蜜蜂的生存状态,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 。“不论”“无限”,蜜蜂在辛勤劳动中“占尽风光”,简单写来看似平平无奇,纯行直白,几乎是欣赏、夸赞的口吻,实则是匠心独运,先扬后抑,为下文的议论做出了铺垫 。
后两句紧乘“蜜蜂”这一意象,把它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扩大,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释义: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的一声叹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