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中的脸谱都有哪些类型?( 二 )


金银脸和杂色脸是显示神仙面现金光,鬼怪的青面獠牙 。
神妖脸谱不宜勾得希奇古怪,应该与人面相近 。
有的将官为表示其英勇无敌可用金色显示脸谱的威仪,如《四平山》之李元霸,说岳戏中之金兀术 。
从广义上说,杂色脸是从黑色脸衍生而来的复杂脸谱 。
脸谱是中国戏剧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有着悠久的历史 。
中国古代有种傩舞,就是在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上跳的舞,跳这种舞时,舞者都戴上假面 。
这种傩舞在个别地区还发展为傩戏 。
另外,据说北齐(公元550~557年)兰陵王高长恭相貌英俊,武艺超群,在战斗中因为他貌美如妇人,不足威慑敌人,所以往往戴上凶恶的面具 。
在以后南北朝和隋唐乐舞中还有表现这一故事的节目 。
这种祭祀和乐舞中的假面无疑与后来产生的脸谱有密切的关系 。
在唐代的参军戏中仍然使用面具,但也开始用染面化妆来表现某些鬼神形象 。
到明代,在元杂剧的基础上,戏曲中各类角色的分工更细了,脸谱也逐渐规范化了 。
在清代,随着京剧的兴起,脸谱造型日趋完善,至清末脸谱已趋定型 。
脸谱是中国戏曲特有的化妆艺术,是用写实和象征相结合的艺术夸张手法,从人物面貌上揭示人物的类型,品质和性格特征,并表示对人物的褒贬 。
在某些剧种中,各种角色均勾画脸谱,而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京剧中,脸谱主要用于净角和丑角 。
丑角大都在鼻部涂抹小块白粉,谱式的种类较少 。
净角则有多种谱式,如“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六分脸”和“厚脸”等等 。
脸谱的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红、黄、蓝、白、黑、紫、绿和金、银色等、一个脸谱的主象征着人物的品质和气质 。
红色一般表示忠勇、正直,如关羽、关胜、吴汉等;
黄色一般表示枭勇、凶暴、沉着,如典韦、姬僚等;
蓝色一般表示刚强、骁勇、有心计,如窦尔墩、王陵、吕蒙、盖苏文等;
白色一般表示阴险、狡诈,如曹操、赵高、司马懿、董卓、伊利等;
黑色一般表示刚正、粗鲁、凶猛,如张飞、项羽等;
紫色一般表示刚正、稳练、沉着,如徐延昭、专诸、黄盖等;
金色和银色则通常用来表示神怪,如孙悟空、土行孙等 。
一、整脸
整脸是在整个脸部涂抹一种颜色作为主色,再勾画出眉、眼、鼻窝和纹理表现人物的神态 。如涂红脸的关羽、涂白脸的曹操 。
二、三块瓦脸
三块瓦脸是用夸张眉、眼和鼻窝的手法,使额部和两颊呈现出三块明显得主色,平整的象三块瓦片,因此而得名 。如《铁笼山》的姜维为红三块瓦脸;《失街亭》的马谡为白三块瓦脸 。
其中有一种“老三块瓦脸”,用来表现老年江湖英雄或将军,其显著特点是在外眼角处向腮部勾一条下垂粗线纹,意为人年老后眼角下垂 。如《四杰村》中的鲍赐安、《十三妹》中的邓九公《将相和》中的廉颇等 。
三、花三块瓦脸
花三块瓦脸是在三块瓦脸的基础上,于眉、眼和鼻窝部位加画比较复杂的色彩和纹饰,以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重性 。如《连环套》的窦尔墩勾蓝花三块瓦脸、《战宛城》的典韦勾黄花三块瓦脸 。
四、六分脸
六分脸由整脸变化而来,它保留脸颊主色,把脑门的主色缩为窄窄一条使面部主色占面部的十分之六而得名 。如《群英会》中黄盖勾红六分脸 。
五、十字门脸
十字门脸由三块瓦脸演变而来,用抽象的手法减去两颊主色,仅以自鼻端至脑门的色条表示人物面部主色,再夸张的勾画人物的眉子(即眉毛)、眼窝,以刻画人物特殊性格 。如《芦花荡》中张飞勾黑十字门脸,《定中原》中司马师勾红十字门脸 。
六、花脸
花脸由花三块瓦脸演变而来,减去两颊主色,只留正额主色,然后在脸上各个部位增加复杂的辅色和复杂的纹理,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如《李逵探母》中李逵勾黑花脸,《取洛阳》中马武勾蓝花脸,《金沙滩》中杨延嗣勾黑花脸 。
【京剧中的脸谱都有哪些类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剧脸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