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无棣县山峰 碣石山详细资料大全( 三 )


碣石山古庙会 , 一是人员多 , 有特邀参会人员、有信男善女、有物资交易人员、有文艺表演人员、有凑热闹人员;二是节目全 , 碣石山古庙会由文化、商贸、祭祀三部分组成 。届时邀请文化曲艺团体助兴 , 有剧团、杂技、大鼓、舞狮、秧歌等;邀请民间经贸团体参会 , 展销古老儿童玩具、服装鞋帽、冷饮冷食、风味小吃、消夏用品等;特邀崂山道教人士主持祭祀 , 盐山县千童镇举行“上信子”、海兴县高湾镇为碧霞元君送“銮驾”等活动 。
碣石山古庙会的大型商贸活动区域在集贸市场 , 小型传统民俗贸易在碣石山及通往曹操饮马湖中心路两侧 , 大型的戏剧、杂技、曲艺演出在饮马湖停车场 , 祭祀活动由碣石山镇37支村锣鼓队、滨州舞狮队、河北海兴秧歌队开路 , 后有民间鼓号队、彩球队、民族乐队、崂山道士、千童信子队、河北高湾銮驾队以次而行 , 由东至西沿主街道游行 , 后登上山顶碧霞元君祠举行仪式 。碣石山下停车场主要安排古庙会开幕式 , 无棣大成武术队、舞狮队、秧歌队、气球方阵队放飞气球等表演活动 。历史文化《尚书·禹贡》载:“冀州:……大陆既作 , 岛夷皮服 , 夹右碣石入于河” 。说的是大禹治水从源头治理 , 先是“敷土 , 随山刊木” , 接着疏导漳、恒、卫水 , 最后“夹右碣石 , 入于河” , 使之“九河既道” 。文中的河指的是古黄河 , 《禹迹图》中显示古黄河入海处就在这里 。几千年来 , 碣石山见证了黄河变迁 , 沉淀、粘附了厚重的黄河故道文化 , 被誉为黄河故道的“化石”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二年 , 始皇之碣石……刻碣石门 。其辞曰:遂兴师旅 , 诛戮无道……男乐其畴 , 女修其业 , 事各有序 。群臣诵烈 , 请刻此石 , 垂著仪矩 。” 《汉书·武帝纪》载:“元封元年 , 行自泰山 , 复东巡海上 , 至碣石 。” 《无棣县志·古迹》:“帝赐街 , 在县北七十里 , 相传汉武帝驻跸于此 , 下诏免除此村赋税 , 此乃汉武帝的恩赐 , 故名‘帝赐街’ 。” 《资治通鉴·卷一二八·宋纪十》载:文成帝“二月 , 丙子 , 登碣石山 , 观沧海 。”正是这些史籍记载 , 框定了碣石山的历史文化名山地位 。诗词文化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 , 曹孟德率军北伐乌桓 , 登临碣石山 , 写下著名诗篇《观沧海》:“东临碣石 ,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 洪波涌起……幸甚至哉 , 歌以咏志” 。这首千古绝唱描绘了当时碣石山的风光 , 抒发了作者的宏伟志向 。唐代诗人刘长卿来到碣石山 , 写下了《晚泊无棣沟》:“无棣何年邑 , 长城作楚关 。河通星宿海 , 云近马谷山 。僧寺白云外 , 人家绿渚间 。晚来潮正满 , 处处落帆还” 。描写了碣石山作为观海胜地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舟楫交错的繁忙景象 。明代尚书杨巍在《登马谷山》一诗中写道:“平地突然出一峰 , 登临若立碧芙蓉 。” 清朝的张克家则写道:“远眺应知沧海近 , 行吟别觉洞天幽 。”
碣石山 , 在现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碣石山 。
“沧海”又作东海的别称 。本诗“东临碣石 , 以观沧海” , “沧海”指东海 。《初学记》六解释道:“按东海之别有澥 , 故东海共称渤海 , 又通谓之沧海 。这里说的东海泛指我国东部海域 , 与今天特指浙江以东的海域“东海”不同 。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 , 是他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 , 曹操亲率大军北上 , 追歼袁绍残部 , 五月誓师北伐 , 七月出卢龙寨 , 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 , 登山观海 , 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 , 触景生情 , 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
原文:
东临碣石 ,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