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的由来是什么?


农历的由来是什么?

文章插图
农历在阴历(夏历)基础上融合了阳历的成分,吸收了干支历(阳历)二十四节气作为补充 。
我国传统历法,又有阴历、华历、夏历、汉历、中历等名称 。农历并不是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
农历是以阴历(夏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 。所以我国的农历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 。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 。
扩展资料:
农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不能反映季节 。与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农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差一个月;为了协调农历年与阳历年之间的天数,于是便通过“置闰法”进行调整使农历月相总天数与阳历回归年总天数相适应 。
旧历、老历、阴历也是指农历 。但旧历、老历只是相对新历(即公历)而言,并非正当称谓 。而阴历事实上只按月亮的月相变化来安排的历法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农历
农历在阴历(夏历)基础上融合了阳历的成分,吸收了干支历(阳历)二十四节气作为补充 。
我国传统历法,又有阴历、华历、夏历、汉历、中历等名称 。农历并不是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
农历是以阴历(夏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 。所以我国的农历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 。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 。
扩展资料:
中国农历是一种既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阴阳合历,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而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生产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所以人们根据太阳的运行制定出了“二十四节气” 。
现在看来,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黄道分成24个等份,每等份各占黄经巧 。,太阳从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也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出发,每前进150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0,可分为二十四节气 。
古时候,人们还没有类似的概念,他们是首先找出一年中白天时间最长的一天和最短的一天,根据这两点将一年进行24等分,并给每个等分取了个名字,得到二十四节气 。
第1,
3''''''23等奇数为“节”,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卜第2,
4......24等偶数为“气”,也就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 。现在人们已经把它们都合起来了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历
农历的来历简介:
农历,以前又称夏历、阴历、旧历,是东亚传统历法之一 。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但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化特征,所以又有阳历的成分 。
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及朝鲜、韩国和越南及早期的日本等国家,仍使用农历来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 。
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 。由于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采用设置闰月的方法使这几年的平均日数尽
农历量的接近365.2422日 。因1回归年为12.368个朔望月,368/1000=46/125,所以在一百二十五年中应设置四十六个闰年,但因为这样设闰太过复杂,经推算,7/19最接近0.368,故一般的,在19年里中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 。
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以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 。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 。也叫旧历 。
【农历的由来是什么?】人们因为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因而常把夏历称为“农历”,但二十四节气应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而决定,应该属于太阳历部分 。因此把夏历称为农历是不恰当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