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习俗和养生攻略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也叫做小正月、灯节,是我国农历中在春节之后人们迎来的第一个重要传统节日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宵节的习俗和养生攻略,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
元宵节的习俗
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正月十五吃元宵,以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
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 。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 。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 。所以元宵节又称为“灯节” 。
猜灯谜
作为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猜灯谜从古代就开始流传 。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灯谜不仅增添节日气氛,还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耍龙灯
耍龙灯又称舞龙、龙灯舞,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娱乐活动 。从春节到元宵灯节,中国城乡广大地区都有耍龙灯的习俗 。经过千百年的沿袭、发展,耍龙灯已成为一种形式活泼、表演优美、带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舞蹈 。
舞狮
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 。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来助兴 。狮子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有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 。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 。
踩高跷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 。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 。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
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 。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

走百病
“走百病”,又称“遛百病”、“散百病” 。旧时,每当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晚,特别是正月十六一整天,妇女们便三五成群,结伴出游,她们一边赏灯散步,一边遛弯儿“走”除百病 。这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能帮助消化,祛病免疫,所以又叫作“踏太平” 。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 。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 。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 。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
元宵节养生攻略
1、宜“春捂”
虽然过了最冷的冬季,迎来了春季,但保暖工作还不能松懈 。在这段时间天气变化不定,并且也是全年寒潮来袭最多的时节之一,我们常说的“倒春寒”就是最好的例子,其寒冷程度不比冬季差,更何况在民间还有“春寒冻死牛”的说法 。
因此,即使春季气温有所回升,但衣服还是不宜脱减,还是要穿得和冬季一样厚,还得继续进行春捂防春寒,以免让身体受寒生病 。更何况春节流感比较流行,很多人冬季没感冒,但到了春季却感冒了,这就说明了对防寒保暖工作的忽视,从而给身体健康造成了伤害,这样也更加说明了“春捂”的重要性 。
2、宜适当运动
在元宵这段时间还很寒冷,但已经是春季了,气温会缓慢的上升,这时候进行适当的运动是很有必要的 。适当的运动能够帮助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打好身体基础和预防感冒生病的情况的发生 。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还很冷,运动的时候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如果身体出汗了要即使洗澡并更换衣服 。如果觉得外面太冷,可以在室内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来锻炼身体,也可以做一些伸展运动,来唤醒身体,提高身体机能 。

3、宜养精神
在春季,是养肝的好时节,这时候春气通于肝,肝喜调达疏泄,恶抑郁,也就是说这时候要注意养好自己的精神,以此来达到养肝,调养身心,促进身体健康的作用 。
在冬季,很多人难免情绪压抑,精神容易萎靡,但春季是万物苏醒,春回大地的时节,这时候人的情绪和精神都会有好转,这时候把握时机养好精神,对身心健康很有帮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