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爱:
在教学中老师要始终带着一颗爱心 , 爱自己所教的学科 , 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 , 用爱浇灌一颗颗幼苗茁壮成长 。
二、兴趣:
现在的教学倡导老师起主导的作用 , 学生才是整个教学的主体 , 因此我们要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的好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 。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方面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我们老师必须要了解你的学生 , 姓名是首要的因素 , 随时可以叫出学生的名字 , 学生会觉得很亲切 , 其次 , 作为教师既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跟得上时代的脚步 , 学生说一些时尚的话题是 , 老师也适当的发表一些时尚的观点 , 这样学生才不至于觉得老师只是教书的老古董 , 一旦和学生有了共同的语言 , 师生关系自然就近了 ,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随之就来了 , 学生也就不由自主的喜欢上了化学 。
三、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最主要的环节 , 因此教师的教书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 。因此教师的准备是至关重要的 , 首先做到不迟到不早退 , 授课过程中既要有热情又要有激情 , 教学设计方面 , 有自主创新意识和水平 , 课堂语言要有指令性 , 准确恰当 , 生动形象 , 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 , 富有时代感 , 学科语言要专业等 , 其实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也是很重要的 。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悟出的微不足道的观点 , 其实我所做的还是甚微的 ,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和其他老师的研讨环节 , 在学生的实验方面我也要适当的加强 , 总之 , 我要做的还很多很多……
在当前的课改大气候下 , 我大胆参与课改 , 研究教法、学法 , 开放课堂 , 学生参与 , 师生互动 , 活跃课堂 , 认真反思 , 不断总结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水平 , 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实惠 , 使自己由经验型的教书匠向专家型的新教师迈进!
九年级的化学教学反思5
历届学生对于《酸碱盐》知识部分的学习 , 都显得比较困难;每一次上完这部分 , 我都感到效果很不好 。
今天先在二班上完《碱的化学性质》 , 按照教材的设计思路 , 第一部分先通过做NaOH、Ca(OH)2与Fe2O3、Na2CO3、CuCl2的反应实验 , 然后总结出碱与部分非金属氧化物CO2、SO2、SO3 , 部分盐 , 酸的反应情况;第二部分学习复分解反应的发生 , 教材意图是通过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总结出什么是复分解反应 , 学生在下册第六章中再详细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
这种认知 , 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 , 即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但是学生对于理解NaOH、Ca(OH)2同样是碱 , 为什么前者不能和Na2CO3反应 , 后者却能够发生反应;也不能在深层次上理解Fe2O3为什么不能与它们发生反应 。于是将在下节一班的课做了调整:先抽学生书写稀盐酸与Mg、Fe2O3、CaCO3、AgNO3、NaOH的反应方程式 , 然后以此引出什么是复分解反应 , 并初略讲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接下来学习碱的化学性质 , 先通过理论分析 , 预测判断反应是否能够发生 , 再通过实验验证 , 完成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然后我还引申了酸和碱与其他一些化合物的反应 , 判断其是否可以发生 。
通过我对两个班学生的了解 , 以及学生的作业情况来看 , 一班的学生觉得这样的方式比较容易接受 , 效果也要好得多 。后来我进一步分析教材第五、六章 , 我认为这样调整是十分必要的 , 而且还应该再提前讲解 , 最好的是在学习完本章第二节《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之后 , 就详细学习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以及发生的条件 , 我的理由是:
一、适度调整优化教科书中的素材 , 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的关键 。
教科书不是静态的 , 它经过老师在大脑中的再理解、整合之后 , 结合学生实际 , 就有了教师心得解读 , 赋予了新的灵魂 。酸碱盐的知识本身就具有容量大、系统性强的特点 。前边已经学习了O2、CO2的化学性质 , 探讨的方式是通过该物质与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映状况来总结其化学性质 。基本反应类型 , 已经接触了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那么 , 中和反应应该属于那一类呢?如果不及时加以归类 , 学生在分类方面就会混淆 。换句话说 , 提出中和反应的时候不得不提到复分解反应 。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大多又是复分解反应 , 因此 , 学习了中和反应之后 , 就有必要理解这种反应形式 。
推荐阅读
- 怎么样处理碗上的标签
- 学信网学历截图是什么样的 学信网挂学历是什么情况
- 购期房怎样避风险
- 郭嘉怎么玩 郭嘉是怎么死的
- 描写环境的句子
- 有关梅花的诗句古诗大全 古诗梅花诗句
- 唐山海是怎么死的
- 保鲜盒的数字表示是什么 优质保鲜盒的标准是什么
- 员工培训内容有哪些 员工培训内容有哪些?
- 电影温暖的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