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加关字怎么读 口加关怎么读音

春天来了
天气逐渐暖和
最近出行旅游的人很多
去海边欣赏美景
成了不少人的度假首选
但是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
如果在海边看到这种
像塑料袋又像气球的生物,
要立即远离、千万别碰!
有剧毒!

口加关字怎么读 口加关怎么读音

文章插图
毒性之强不亚于眼镜蛇
严重时可致命
3月24日晚
一市民在深圳大鹏西涌海滩欣赏海景时
发现沙滩上被海水冲上来的水母
经过对比
发现这个泡泡水母
竟然是剧毒的僧帽水母
口加关字怎么读 口加关怎么读音

文章插图
僧帽水母用来蜇人的“凶器”
就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触须
触须中密布着微小的刺细胞,这些刺细胞能分泌致命的毒素,单个刺细胞所分泌的毒素微不足道,但当成千上万个刺细胞所分泌的毒素积累起来时,其毒性之强不亚于眼镜蛇,僧帽水母的毒素属于神经毒素的范畴 。
口加关字怎么读 口加关怎么读音

文章插图
据了解,
如果不小心被僧帽水母蜇到,
会感到剧痛,
被其“刺”过的皮肤
会出现带状红色伤痕,
像被鞭子狠狠抽过一样 。
这种鞭痕会持续2至3日才消散,僧帽水母的毒素则会渗入淋巴结,引发过敏反应,造成发热、呼吸困难、休克等现象,甚至干扰心肺功能,严重时会致命 。
男子冲浪被水母蜇伤
伤口感染险些废了腿
专家介绍,有些水母外表非常漂亮,却是非常凶猛的肉食性动物,其细长的触手就是武器 。触手上的刺细胞会像毒丝一样射出毒液,水中的猎物被其刺蜇以后,会迅速麻痹而死 。
2022年9月,
广州日报曾报道了这样一个案例
↓↓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简称南医三院)接诊了一位冲浪时被水母蜇伤、差点遇险的患者 。
吴先生在冲浪期间不慎被水母蛰伤右踝,当即有刺痛感,但在消肿止痛后得到缓解,便没有过多在意 。谁知几天后状况却愈发严重,右踝肿胀、疼痛,皮肤溃疡、流脓,甚至不能行走!随后,吴先生被南医三院诊断为“足踝部感染” 。
医生表示,被海洋动物蜇伤,如果不及时处理,后果不堪设想 。经历一周的治疗,患者腿部感染得到控制,红肿痛明显好转 。
特别提醒的是:
出现下列症状,需立即就诊
↓↓
1. 蛰伤处皮肤红肿明显,烧灼样刺痛,溃烂;
2. 全身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头痛头晕、乏力、关节痛等;
3. 可能致命征象(过敏性休克),荨麻疹症状、喉头肿胀、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休克,甚至心脏骤停 。
今年3月份以来,浙江省绍兴市已接连报告2起因食用河豚而引起的食源性聚集疫情,有3人中毒到医院就诊,其中重症2例,发生场所均为家庭聚餐 。
目前症状较重的患者经ICU全力救治,病情稳定并逐渐好转 。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名重症患者均摄入河豚内脏,在患者的血液和尿液生物样本中检测出河豚毒素 。
河豚(本称河鲀鱼),其身体浑圆,头胸部大腹尾部小,背上有鲜艳的斑纹或色彩,体表无鳞,光滑或有细刺,有明显的门牙上下各两枚,被捕获后能吸入空气,使胸腹部膨胀如球 。
每当春季来临,河豚鱼性腺逐渐成熟,毒性开始增强,其中卵巢和肝脏毒性最强,一旦食用致死概率较高 。
口加关字怎么读 口加关怎么读音

文章插图
2020年10月24日,唐山市曹妃甸区一家河豚鱼深加工企业的工人展示河豚鱼 。新华社采访人员 杨世尧 摄
河豚毒素是在自然界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0.5毫克即可致人死亡 。河豚毒素耐热,化学性质稳定,盐渍、日晒等一般烹调手段均不能破坏 。
春季是河豚中毒的高发季节,部分市民对河豚鱼毒性认识不足,存在盲目尝鲜侥幸心理,很容易“中招” 。
若因误食河豚鱼及其制品后出现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呼吸困难、全身无力等中毒症状,请立即前往医院救治 。
近日,广东广州,黎女士吃了没熟发芽土豆后晕厥送医 。黎女士介绍,买的土豆没注意发芽了,可能也是没太煮熟,吃完土豆十几分钟后突然头晕、呕吐,在上班的路上晕倒,当时已经没有知觉,被路人打电话叫的救护车 。医生检查说她是细菌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