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着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3名中国航天员飞向太空,他们成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第二批“入住人员”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神州十三号第二次太空授课观后感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神州十三号第二次太空授课观后感心得1
长征五号3日成功首飞,开启了我国深空探测的新时代 。作为我国目前推力的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拥有强大的“中国芯”,其动力系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自主研制 。
长征五号是实现未来探月工程三期、载人空间站、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工程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保障 。按计划,20__年嫦娥五号落月采样返回、20__年发射空间站核心舱、20__年发射火星探测器等任务都将依靠长征五号来实现 。
从20__年立项至今,长征五号冲刺了20__年 。但是,从提出论证到如今,长征五号整整走了30年,可谓30年磨一“箭” 。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时任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龙乐豪,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国际航空发展方向,结合我国当时的技术基础,提出了发展大火箭的设想 。从那时起,中国开启了大火箭的漫漫征途 。
1986年,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我国开始了论证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 。
1995年,我国开展新一代运载火箭方案论证以及液氧煤油与氢氧两种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 。
【神州十三号第二次太空授课观后感心得十篇】
20__年,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立项研制 。
20__年,50吨级液氢液氧发动机立项研制 。
20__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新一代运载火箭基本型长征五号立项研制,从此开始长达20__年的攻坚磨砺 。
航天科技一院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东告诉采访人员,仅就火箭捆 绑结构而言,由于长征五号火箭芯级推力每个捆 绑点高达330吨,比以往的中型火箭增加了3倍多,这就意味着大火箭必须采取全新的设计 。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的设计人员,进行了上千次的结构模型分析和优化,历时数年终于完成了“大推力捆 绑结构设计”,实现了我国火箭结构设计的重大突破 。
5米直径大型箭体结构为我国运载火箭首次采用,是火箭实现运载能力重大跨越的基础,无论是设计、制造还是试验,难度都极大 。据科研人员介绍,仅新型贮箱的焊缝就有近2公里长,是长征二号和长征三号两种火箭的总和 。这2公里的焊缝,可谓是长征五号集梦想与艰难于一体的攻关之旅的生动写照
作为中国大运载时代的“开拓者”、深空探测的“主力军”,长征五号开启的未来将会更加精彩 。展望发展前景,栾恩杰院士充满信心 。他设想:有了大火箭,中国将来还可以建设太空望远镜、太空发电站等设施 。长征五号执行“一箭多星”式发射任务的能力更强,未来构建全球定位系统、全球通信系统等,所花费的时间将大幅缩短 。
神州十三号第二次太空授课观后感心得2
《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正式开始了,应该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榄枝 。
此次,中国航天员们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才能完成的壮举 。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摩根和王亚平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 。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 。
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 。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 。而我们也期待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 。这次太空授课,激发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内心喜爱,这样就可以转化为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朴素情感,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用心,激励培养我们未来的接班人 。
推荐阅读
- 2022年农历五月二十一这一天可以上香祈福吗?
- 十二星座睡觉都有什么怪癖
- 女兔十二月生相配哪年的属相,属兔12月出生配9月出生的兔女好吗
- 十二星座的守护星球是那些?
- 杨利伟神州五号在太空呆了多久 杨利伟在太空呆了多久
- 常见的盆栽观叶花卉有哪些 十大观叶盆景种类介绍
- 十二星座戴什么眼镜好看
- 免费测试自己真正星座,照相测十二星座,看看自己是什么星座。
- 十二星座谁的内心最强大,哪些星座性格刚毅,敢作敢当?
- 双子座男生如果在十岁时,开始颓废走向堕落,那他是不是没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