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科是什么????


兔科是什么????

文章插图
.(一)兔科
兔科(Leporidae)在地史上出现较早 。最早的化石,发现于我国河南卢氏,距今约46 Ma的中始新世地层中,称为卢氏兔(Lushieagus) 。内蒙古的沙漠兔(Shanolagus)和北美的麦通兔(Mytonolagus)等发现于晚始新世,距今约40 Ma 。他们都属于古兔亚科(Palaeolaginae) 。这时的亚洲与北美之间是通过白令海峡相连的 。之后,兔科在北美蓬勃发展,有古兔、巨兔、始兔、次兔等 。再后有10 Ma多的空白,到30 Ma前,出现了现生的棉尾兔 。我国和卢氏兔同时代的还有壮兔、沙漠兔 。在渐新世时,中国华北还发现有戈壁兔(Gobiolagus)和链兔(Desmatolagus)等 。
渐新世后期,由古兔类又进化衍生出始兔亚料(Archaeolaginae),主要分布在北美,至中新世晚期才进入欧亚 。中国上新世地层中发现的短脚次兔(Hypolagus brachypus)即属始兔亚科 。现生的兔属(Lepus)种类,在中国上新世时有联合翼兔(Alilepus annectens),更新世时有翁氏兔(Lepus wongi) 。到第四纪我国仅有野兔一属,如著名的周口店古人类遗址发现的大量兔化石与现生华北的野兔为同种,我国至今无穴兔化石发现 。欧洲的兔科化石出现很晚,到六七百万年前才在东欧有翼兔发现,以后又发现次兔、三裂齿兔、穴兔等 。据考证研究,家兔是由地中海沿岸的野生穴兔驯化而成,然后由欧洲引入中国的 。
(二)鼠兔科
鼠兔科(Ochotonidae)在地史上出现略迟,最早的鼠兔化石发现于渐新世晚期(约23 Ma) 。欧洲第三纪中期鼠兔化石较多,如两栖兔(Amphilagus)、雷兔(Titanomys)等 。中国渐新世时有中华兔(Sinolagomys),中中新世(约13 Ma)时,内蒙古生活着两类鼠兔—戈壁跳兔(Alloptox gobiensis)和弗氏跑兔(Bellatona forsythrnajori) 。后者可能是鼠兔(Ochotona)类的祖先类型 。鼠兔属最早出现于晚中新世(约8 Ma) 。这一时期,中国有西藏吉隆鼠兔(Ochotona guizhongenensis)和华北的拉氏鼠兔(Ochotona lagrelii)化石 。鼠兔的现生种,有柯氏鼠兔(Ochotona koslowi)和达乌尔鼠兔(Ochotona dauurica)等 。在中更新世时,华北还有一种大型复齿鼠兔(Ochotona complicidens) 。
由以上简述可以看出,兔形类基本是在北方大陆生活的小动物 。亚洲发现的时代最早,占据着兔形类起源、演化的关键位置 。北美的兔科、鼠兔科化石都很丰富,是研究兔形类进化的重要证据 。
兔型目Lagomorpha是一个分布广泛的小目,自然分布于澳洲以外的个大陆和一些岛屿,并被引入澳洲,但在南美洲种类很少,而马达加斯加岛和东南亚的一些岛屿上没有分布 。
兔型目包括鼠兔科Ochotonidae和兔科Leporidae 。
鼠兔科Ochotonidae成员因外形酷似仓鼠而得名 。鼠兔体型很小,耳朵短而圆,没有尾巴 。鼠兔主要分布于亚洲中部到东北部一带,其中青藏高原附近和亚洲中部的高原、山地最为丰富,少数可见于在北美洲西部 。
兔科Leporidae包括古兔亚科Palaeolaginae和兔亚科Leporinae,以亚洲东部、南部、非洲和北美洲种类最多,少数种类分布于欧洲和南美洲,其中一些种类分布广泛或者被引入很多地区,而也有不少种分布非常局限 。兔科成员依体型和习性可以分成两类,兔亚科的兔属Lepus体型大,通常耳朵和后腿均长,终生在地面活动,奔跑非常迅速,出生不久就能奔跑,俗称兔类 。
【兔科是什么????】兔属也是兔亚科的最大一个属,拥有将近半数的种类,分布广泛,最北的种类如北极兔Lepus arcticus(左图)等可进入北极圈,但集中在非洲和亚洲 。兔亚科的其它属和古兔亚科的全部种类均体型略小,耳朵和后腿相对相对较短,挖洞居住,出生后身体裸露、闭眼、无听觉,需在洞中一段时间才能活动,与穴兔属Oryctolagus习性相似,统称穴兔 。穴兔属仅包括Oryctolagus cuniculus(右图)一种,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因被驯化成了家兔而引入世界各地 。穴兔或家兔是人们最熟悉的动物之一,适应力非常强,被引入各地后常能很好的适应,其中穴兔被引入大洋洲后数量剧增,成为了当地严重的生态灾难 。其它的穴兔以北美洲种类最多,其中美洲的棉尾兔属Sylvilagus是兔亚科的第二大属,也是唯一自然分布于南美洲的属 。我国的兔种类不少,但均属于兔属,没有野生穴兔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