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大讲堂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以贾、史、王、薛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在大观园里一系列的琐事,歌颂他们的人性美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名著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1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 。当西风古道不再有漫天的黄沙,丝绸也带不走那悠扬的驼铃 。当曾经的辉煌成为往事,传说成了永垂不朽的奏鸣 。但一个发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动人爱情悲剧,在曹雪芹的笔下成为万世品读的经典 。让多少人为它垂泪,让多少人为它感动啊!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前世的情缘,后世来还 。一段神话,揭开了尘封的记忆;一块宝玉,勾出如烟如云的世事,如醉如痴的想念;一脉情思,让我们回味再三 。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正如她的名字 。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 。她有着的是一种纯真的性情 。怀有一番,随心随性的洒脱与不拘小节的天真 。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着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掉陷渠沟,一如碧玉般盈澈 。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一如碧玉般盈澈 。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 。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 。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 。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
【名著大讲堂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 。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看似只是淡薄的伤春感伤之词,却透着字字血泪,有一种无法抑制的悲伤与凄迷,不染红尘,恰如天宫绝唱 。这也成为了林黛玉一生的写照,短暂的绽放后,便如落花一般凋零 。黛玉对于爱情的追求,同样是执着而单纯的 。虽然她得到了宝玉对于她的真心,封建历数却注定不能给他们一个圆满的成全,于是,贾母等人设计偷梁换柱,扼杀了他们的真情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别人看”黛玉的爱情,同样是这样 。剧,便是毁灭了她的全部 。她的性格,决定了她不可能得到她所期望的承认 。然而,一介弱女子,又有怎样的气力,去抵抗这种无情的判诉?最后的潇湘馆内,她安静地焚烧着她的尘缘一世,如同焚烧着她一颗欲哭无泪的心,这已经成为她唯一能做的 。可焚化成灰的一点光明,又怎能照透封建社会的黑暗无情,她已是心如死灰,没有字字血泪的控诉,没有寻死觅活的胡闹,她在生命的最后选择了安静地离开 。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几句判词,注定了宝钗是红楼数场悲剧中的一个 。。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 。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 。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 。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 。宝钗是全剧中真正的强者,她从不再人前为难他人,不与人正面起冲突 。她的才华绝不在颦儿之下 。我很是最佩服她,她说话从不造次,不该说的话绝不多说,即使是顽话,也是极为小心,甚至是无懈可击 。宝钗为人圆滑,讨人喜欢,她最终最终独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觉得有些惋惜 。宝钗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以林黛玉之名嫁入贾家,也深知宝、黛二人心意相通,却无力抵抗 。薛母再疼她,也无能为力,贾母如此有诚意,自己又怎生婉言拒绝?何况,薛蟠之事,贾家也尽了不少力,宝钗也不想为难母亲 。最后,她已怀身孕,宝玉仍是舍她而去,出家为僧,留她独守空房 。说来,得人心又如何?最终也未得幸福!闲来无事仰望月,无语能诉,唯有泪空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