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 jiaoyu.139.com进入比赛( 五 )


这三段史料足以说明两个问题:一则刘关张三人关系亲密的“恩若兄弟”;二则是“恩若兄弟”而非结拜兄弟 , 史料也无结义之说 。
再有 , 从三国演义里面的描写来看 。关羽被东吴人杀害后 , 魏文帝曹丕诏问群臣:“刘备是否会出兵伐吴 , 为关羽报仇?”侍中刘晔回答说:刘备和关羽“义为君臣 , 恩犹父子” , “关羽被杀害 , 如果刘备不能为他报仇 , 对关羽的恩义就不算是全始全终了” 。在这里 , 从魏国人看来 , 刘备和关羽的关系又是“恩犹父子”了 。古人有“君臣如父子”的观念 , 所以这个说法并不值得奇怪;同时也可以反证:刘备和关羽的关系并不是把兄弟 , 他们的同时代人对此是很清楚的 。清人赵翼认为:三国的君主都善于用人 , 其用人各不相同 , 曹操“以权术相驭” , 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 , 刘备“以性情相契” 。所谓“以性情相契” , 就是用感情相处 , 情深谊长 , 但这不等于就是把兄弟关系 。
有专家考证“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大概在宋元时期就开始流传 。宋末元初赫经在《重建庙记》中已经出现了“初 , 王(关羽)及车骑将军飞与昭烈为友 , 约为兄弟”的说法;《关羽戏集》中也引用了元末诗人的诗句“桃园一日兄和弟 , 俎豆千秋弟与王” 。
元杂剧《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中的故事是这样描写的:蒲州州尹臧一鬼欲谋自立 , 请关羽为帅 。关羽杀之 , 逃往涿州范阳 。张飞则在当地开了一家肉店 。张飞故意在店前用千斤巨石压住一把刀 , 并扬言如有人能搬开巨石 , 就分文不取 , 送肉给他 。一日关羽路过张飞的肉店 , 搬动张飞用以压刀的千斤巨石而不受肉 。张飞回店后得知消息 , 专门去到关羽入住的客店相访 , 并拜关羽为兄长 。二人后来又遇到刘备 , 二人见刘备长相非凡 , 便邀其一起喝酒 。刘备大醉而卧 , 只见有赤练蛇钻如刘备七窍之中 , 关羽觉得“此人之福 , 将来必贵” , 于是又共拜刘备为兄长 。三人在城外桃园杀牛宰马 , 祭告天地 , 并立誓“不求同日而生 , 只求同日而死” 。这个故事虽然饶有趣味 , 但又未免荒诞 。
元代《三国志平话》中的“桃园三结义”构思的就好一些 , 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一些 。
除了这里提及的关于三国演义的描述以外 , 我们还可以看到另外的诸多材料描写到三国演义的故事 。
总之 ,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 ,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具有虚构性 , 但是不管有多种版本虚构这个故事 , 我们可以看出来 , 所有的版本包括史书的记载至少对三个人的义气相交、互帮互助、精诚团结的特点是认可的 。可以把桃园三结义抽象为一种互帮互助精诚团结的典型关系 。然后我们可以对这种抽象出来的精诚团结的典型关系进行分析 , 分析的具体材料就采取三国演义里面的素材 , 因为这种版本为大家所熟知 , 而且是最生动最朴实的语言 。
编辑本段历史影响
民间所言“桃园结义” , 不见诸史料却是流传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的故事 。《三国演义》第一回用了“宴桃园豪杰三结义”这样的回目 , 来昭示刘备、关羽、张飞非血缘关系的三兄弟真情 , 这就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对桃园结义来一番审慎的研究 。前人往往关注该故事如何成为后人效仿的典范 , 而未曾全面的探讨 。笔者不揣浅陋 , 在此对其产生、流播、影响作一番梳理、研究 , 以求就教于方家 。
一“桃园结义”之渊源现存所见讲述“桃园结义”的成型故事 , 最早是元朝建安虞氏至治(1321-1323)刊刻的《全相平话三国志》 。该书因是当时说书艺人的讲话底本 , 为坊间所刻 , 所以内容极为粗糙 , 且只讲故事本身 , 回与回之间没有回目 , 其叙述桃园结义故事如下:关、张二人见德公生得状貌非俗 , 有千般说不尽底福气 。关公遂进酒于德公 。公见二人状貌亦非凡 , 喜甚 , 也不推辞 , 接盏便饮 。饮罢 , 张飞把盏 , 德公又接饮 , 飞邀德公同坐 。三杯酒罢 , 三人同宿昔交便气合 。有张飞言曰:“此处不是咱坐处 , 二公不弃 , 就敝宅聊饮一杯 。”二公见飞言 , 便随飞到宅中 。后有一桃园 , 园内有小亭 , 飞遂邀二公亭上置酒 , 三人欢饮 。饮间 , 三人各序年甲 , 德公最长 , 关公次之 , 飞最小 。从此大者为兄 , 小者为弟 , 宰白马祭天 , 杀乌牛祭地 , 不求同日生 , 只愿同日死 。三人同行同坐同眠 , 誓为兄弟 。这段故事的素材显然源自陈寿《三国志》 , 兹溯其本源见下:《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刘备“好结交豪侠 , 年少争附之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有“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 , 恩若兄弟 。而稠人广坐 , 侍立终日 , 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三国志?蜀书?张飞传》记载:“少与关羽俱事先主 , 羽年长数岁 , 飞兄事之 。”《三国志?蜀书?费祎传》费祎劝关羽时说:“王与君侯 , 譬犹一体 , 同休等戚 , 祸福共之” 。《华阳国志?刘先主传》中亦有相类记载:刘备“善交结豪杰 , 年少争附之……河东关羽云长 , 同郡张飞益德并以壮烈为御侮 。先主与二子寝则同床 , 食则同器 , 恩若兄弟 , 然于稠人广坐中侍立终日 。”《关羽传》中还用了“先主于乡里合徒众 , 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这样的句子 , 《诗经?常棣》有“兄弟阋于墙 , 外御其务 。”陈寿用“御其务”行文 , 借此暗示刘关张三人像亲兄弟一样团结对外 。按陈寿本良史 , 所撰《三国志》有“信史”之誉 , 记载史实大抵可信 。与三国时代相去不远的晋人常璩 , 也是位作史严谨的学者 , 其《华阳国志》 , 是我国首部地方志书 , 史料价值同样具有相当高的可信性 。由此推证 , 刘关张三人当时有兄弟之谊是勿庸置疑的事实了 。至于结义发生于桃园 , 杀乌牛、白马、祭天祭地、盟誓之类 , 当是小说家想像而言 。但《关羽传》载关羽栖身曹营时 , 曹操让张辽去试探关羽到底有无心意留在曹营 , 关羽十分感叹地告诉张辽“吾极知曹公待我厚 , 然吾受刘将军厚恩 , 誓以共死 , 不可背之 。”这似乎又说明他们曾发过誓言 。无论怎样 , 史料种种零散记载成为了桃园结义的源头 , 一切关于刘关张兄弟结义的故事 , 即由此而衍生开来倒是确凿无疑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