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筑梦空间站特别节目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 基本属于议论范畴 , 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 , 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2年筑梦空间站特别节目观后感心得体会 ,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
2022年筑梦空间站特别节目观后感心得体会1
振奋人心的那一刻 , 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 , 后续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
我国高科技发展突飞猛进 , 神舟七号发射成功 , 5G互联网研究与产业化获得重大突破 , 我国"首条国际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在京津两大城市间开通 , "首个中国人基因组序列研究成果发表 ,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 "曙光5000A跻身世界超级计算机前十 。
蛟龙深潜 , 嫦娥探月 。我国科技实力不断进步 。重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 , 科技创新日趋活跃 ,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千年梦想 , 今朝实现 。去年7月23日 , 天问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 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天问一号于2021年2月到达火星 , 实施火星捕获 。2021年5月择机实施降轨 , 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 , 软着陆火星表面 , 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 , 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 , 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 , 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5] 。深空探测将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 , 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
截至2021年2月3日 , “天问一号”探测器总飞行里程已超过4.5亿公里 , 距地球约1.7亿公里 。
我们正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 。征途漫漫 , 惟有奋斗 。我们通过奋斗 , 披荆斩棘 , 走过了万水千山 。我们还要继续奋斗 , 勇往直前 , 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按计划将在轨驻留6个月 , 在这6个月时间 , 主要工作是要进一步验证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的关键技术 。具体来讲 , 就是要和核心舱、天舟二号、天舟三号一起配合进一步验证 。
科技强 , 则国强 。自信之路成功 , 为中国航天点赞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 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
2022年筑梦空间站特别节目观后感心得体会2
据了解 , “天宫课堂”结合载人飞行任务 , 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 , 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 , 以青少年为主要授课对象 , 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 。由此 , 我想到了此前首次太空授课 。
“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姐姐在“天宫一号”进行授课 , 向我们青少年讲述了失重环境中的物体运动和液体表面的张力情况 。
失重是太空环境中最独特的现象 。在失重的环境下 , 人可以随意漂浮 , 而且可以做出一些在地球上根本就做不到的高难度动作 。
看 , 这是王亚平在向我们演示单摆运动 。只见她把小球向后拉了一小段 , 然后松手 , 小球并没有像在地球上一样做往复摆动 , 而是神奇地飘浮了起来 。王亚平姐姐又把小球提高了一点 , 再松手 , 小球还是没有做往复摆动 。这是因为小球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 , 没有了回复力 。
这时 , 王亚平姐姐推了小球一下 , 小球竟然在做圆周运动 , 而且一直在转 , 好像永远都不会停下来一样 。再换个角度又如何呢?小球仍在做圆周运动 。在太空中 , 小球处于失重状态 , 只给小球一个很小的初速度 , 它就可以绕着摆轴做圆周运动 , 但在地面上却不行 。

王亚平又从饮水袋中挤出了一个小水滴 , 这小水滴就像一个小水晶一样 , 晶莹剔透 。她还把一个金属的圆环伸进水袋里 , 制成了一个水膜 , 并往上面加水 , 水膜就一点一点地变厚 , 形成了一个水球 。王亚平姐姐还向水球中注射了两个气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