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是很多中考生颇为头疼的一部分,其实在文言文中有很多固定结构,只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善于总结,相信你一定会如虎添翼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语文文言文中常见固定结构,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文言文中常见固定结构
“……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矣”、“其……之谓乎”
文言文中,尤其是议论文,常出现“……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矣”、“其……之谓乎”的格式 。就表达方式来说,它们是总结性的判断 。这种格式的使用,往往是作者先提出一首诗或一个典故,然后来判断前文讲的道理或现实的人或事 。
“……之谓也”是总结性判断的基本形式 。“之”是动词“谓”的宾语前置的标志,这种形式可以翻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这就叫……啊” 。如
1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慎其身 。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 。”此之谓也 。(《荀子·劝学》)——所以君子是不急噪、不隐瞒、不盲目,谨慎严格地要求自己 。《诗经》说:“不过于急切,也不有意怠缓,能受天子的赏赐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2诗曰:“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兮!” 此之谓也 。(《庄子·天论》)
——《诗经》说:“君子既遵守礼义,而行为无差错,又何必担心旁人说闲话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3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听到过许多道理,便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知道得多,说的就是我啊 。
“其……之谓也”的形式,是在“……之谓也”形式中动词“谓”的前置宾语之前加一个“其”字,这个“其”字是语气副词,意思是“大概” 。这样就舒缓了“……之谓也”的肯定语气,增加了商量、推测的语气 。如:
4太史公曰:“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太史公说: “《传》(论语·子路篇)说:‘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正当,不发命令事情也行得通;如果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不正当,即使下命令也没有人听从他 。’说的这不正 是李将军吗!”
“其……之谓矣”、“其……之谓乎”与“……之谓也”、“其……之谓也”的作用和意义基本一样,只是语气词“也”改换成“矣”、“乎”,表示了他们之间在语气轻重和口吻上的差异 。“其……之谓也”的形式所表示轻度语气 。如:
5诗曰:“自诒伊戚 。”其子臧之谓矣!(《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诗经》上说:“自己给自己留下忧患 。”大概说的就是子臧这种人啦!
6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
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元年》)——《诗经》里说:“孝子的孝是没有穷尽的,永远把它留给你这样的孝子们 。”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文言文中常见固定结构
“与其……孰若……”和“与其……岂若……”
“与其……孰若……”和“与其……岂若……”是表示在反问中有比较而抉择(肯定)其中之一的两种凝固结构,可用现代汉语“与其……不如……”或“与其……怎么赶得上……”
对译 。如:
1.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与其有人称赞在事前,不如没有人批评在事后 。与其得到快活在身体上,哪如没有忧愁事在心里?
2.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童区寄传》)——与其杀死这个孩子,哪如卖掉他?与其卖掉而分得利益,怎么赶得上我独得利益呢?
3.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论语·微子》)——且说你与其跟着躲避坏人的人,哪如跟着躲避恶世的人呢?
有时,“与其……孰若……”格式中,“与其”不出现,单用“孰若”关联 。如:
4.……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童区寄传》)——……做两个人的僮仆,哪如做一个人的僮仆呢?
5.……从天而颂之,孰若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顺从天而歌颂天,怎么如掌握天行的规律而利用它呢?
中学文言文中常见固定结构
无乃……乎”
“无乃……乎”是表示一种委婉商量的疑问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测度 。句式中的“无”为副词,表示的意义相当于 “非”;“乃”字,无实际意义,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 。“无乃”,表示“不是”的意思,与疑问语气词“乎”相呼应,构成“无乃……乎”的凝固结构,这一凝固 结构可以用“恐怕(只怕、大概)……吧”对译 。如:
推荐阅读
- 初中政治教师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政治教师教学工作总结5篇
- 初中政治教学总结与反思 政治初中教学总结5篇
- 初中生物教师教学经验总结 初中政治教师教学经验总结5篇
- 初中政治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初中政治教师个人教学总结
- 初中政治老师个人年度总结 初中政治老师个人教学总结
- 郑州户籍外地初中能不能考高中 2023郑州外市户口可以报中考吗
- 初中政治教学工作总结个人 初中政治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经验总结
- 常见的人体的营养素都包括哪些
- 初中生物备课组学期工作总结 初中生物备课组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