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习俗及由来说明

“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思亲 。”在这秋高气爽 , 菊花怒放的季节我们迎来了今年的九九重阳节 , 那么你知道重阳有什么习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2年重阳节的习俗及由来说明 ,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 , 一般包括登高远眺、出游赏景、遍插茱萸、观赏菊花、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
1.登高远眺
登高是重阳节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 , 故重阳节又名“登高节” 。登高所到之处并无定数 , 一般是登高山、高塔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 唐代非常盛行 , 唐代文人墨客所写的登高诗很多 , 其中有大部分是写重阳节的习俗 , 如杜甫的七律《登高》成为了写重阳节登高的名篇 。
2.出游赏景野餐
【重阳节的习俗及由来说明】人们登高并非单纯的攀登而已 , 还要观赏山上的红花绿草 , 并饮酒吃肉 , 享受一番 , 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 。明清时期 , 北京地区登高之风颇盛 , 不论文人百姓 , 都喜欢登高后在山上野餐、烤肉食用 。有些贵戚富家则带上幕帐、烤具、车马、乐器 , 登高台、土坡 , 架起幕帐、桌椅 , 大吃爆烤羊肉或涮羊肉 , 并唱戏奏乐 , 听歌看舞 , 别有一番趣味 。
3.佩茱萸簪菊花
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 ,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早在唐代就已经很盛行了 , 人们或将茱萸佩戴于臂 , 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 , 还有插在头上的 。佩戴茱萸的大多为妇女或儿童 , 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

重阳节人们还喜欢头戴菊花 , 唐代就已经如此 , 后来历代盛行 。宋代 , 人们会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互赠送佩带 。到了清代 , 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 , “解除凶秽 , 以招吉祥” , 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
4.赏菊饮酒
重阳节恰逢一年金秋时节 , 菊花盛开 , 正是赏菊之时 。据传 , 重阳节赏菊及饮菊花酒均起源于晋代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可谓是晋代家喻户晓的大诗人 , 以隐居出名 , 以诗出名 , 以酒出名 , 也以爱菊出名 , 后人效之 , 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而菊花酒在古代则被看作是重阳必饮、去灾祈福的“吉祥酒” , 晋代陶渊明有“酒能祛百病 , 菊能制颓龄“之说 , 后来 , 饮菊花酒逐渐成为了重阳节的一种风俗习惯 。
5.吃重阳糕
在重阳节众多的食品中 , 最为有名的就是重阳糕 。据《西京杂记》载 , 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 , 即最初的重阳糕 。因为“糕”与“高”谐音 , 寓意吉祥 , 所以重阳节吃重阳糕尤为盛行 。在九九重阳节当天天明之时 , 父母会将片糕搭儿女头额上 , 口中念念有词 , 祝愿子女百事俱高 。讲究的重阳糕要做九层 , 仿佛一座宝塔 , 上面还要做两只小羊 , 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会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旗 , 代替茱萸 。
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是关于重阳节的最早文字记载 。文献中记载“九月九日可采菊花” , 这说明那个时候的九月九日已是较为显著的节日 。其实 , 重阳节的来历在于我国古人对数字的观念 , 在于对“九九”相重的文化认知 。按古人阴阳观念 , 奇数为阳数 , 九九相重 , 故为重阳 , 又称“重九” 。古人认为 , “三、五、七、九”这些阳数为不好的数字 , “九”又是阳数中最大的 , 九九相重 , 就更是令人恐惧 , 认为此日容易生灾祸 , 必须采取方式避祸消灾 , 这些方式就成为节日习俗 , 于是重阳节就产生了 。这跟三月三、五月五形成的道理是一致的 。
1、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唐】李嘉佑

欲强登高无力去 , 篱边黄菊为谁开 。
共知不是浔阳郡 , 那得王弘送酒来 。
2、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