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端午节的起源及习俗习惯( 二 )


五 , 夏至说 。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 , 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 , 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 。至于竟渡 , 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 , 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 。(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 , 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 , 实际上与屈原无关 。(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 , 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 , 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 。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兑纷出 , 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 。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 , 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

六、孝女曹娥说 。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 , 父亲溺于江中 , 数日不见尸体 , 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 , 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 , 在五月五日也投江 , 五日 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 , 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 , 令度尚为之立碑 , 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诗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 , 在今浙江绍兴 , 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 。后人为了纪念曹娥的孝节 , 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 , 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 , 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
七、秋瑾说 。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 。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 , 后人为敬仰其诗 , 复哀其忠勇事迹 , 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 , 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秋瑾字睿卿竞雄 , 号鉴湖女侠 , 小字玉姑 , 浙江绍兴人 , 幼年擅长诗、词、歌、赋 , 且喜骑马击剑 , 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 。28岁时参加革命 , 影响极大 , 预谋起义 , 开会时为清军所捕 , 不屈 , 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
端午节各地习俗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 , 往往于节前预汲 , 据说是为了避井毒 。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葚 , 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葚 , 可全年不误食苍蝇 。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 , 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 。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 。赵县端午 , 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 , 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 , 称为“踏柳” 。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 , 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 , 传说可以避邪 。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五色线 , 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 。临清县端午 , 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 , 女孩带石榴花 , 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 , 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 。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 。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
山西省

解州端午 , 男女戴艾叶 , 称为“去疾” , 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 , 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 。隰州端午 , 各村祭龙王 , 并在田间挂纸 。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 。定襄县端午 , 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 。潞安府以麦面蒸团 , 称为“白团” , 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
陕西省
兴安州端午 , 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 , 称之“踏石” 。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 , 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 , 称为“耍娃娃” 。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 , 称为“镇病” 。
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 。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 。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 , 称为“享节” 。漳县端午 , 牧童祀山神 。积薪丘 , 在鸡鸣前焚烧 , 俗称“烧高山” 。
江苏省
嘉定县端午 , 不论贫富 , 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 。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 。南京端午 , 各家皆以清水一盒 , 加入少许雄黄 , 鹅眼钱两枚 , 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 , 称为“破火眼” , 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 。武进有夜龙舟之戏 , 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 , 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高邮的端午较为特殊 , 有系百索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习俗 , 孩子兴挂“鸭蛋络子” , 就是挑好看的鸭蛋装在彩线结成的络子中 , 挂在胸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