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
端午节的来历
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年历的一个节日-端午节 。
这个节日,是我们裹粽子的日子 。每一年的这一天,许多人家都会包裹粽子,许许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种类的粽子,都会在这个粽香的季节纷纷涌现 。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 。有些人都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 。有人说,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 。
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 。
后来的后来,端午节的意义起了变化 。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及崇高的人格,将这个一直流传的端午原意给忘了,把一些原先未必是纪念屈原的划龙船及包粽子等习俗,联系到他的身上 。
现在大部分得人都只记得端午节和屈原有关,而其实一些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于屈原的故事也没有多大的印象了 。他们知道的是,这是吃粽子的节日,如此而已 。

关于端午节赛龙舟,其实现在不是端午节的到来赛龙舟的比赛项目也是处处有 。从驱邪避疫,到纪念屈原,端午节的意义起了很大的变化 。
这个节日的原意,在年复一年的社会变迁中渐渐的受到“ 蚕食” 。
今天,这个节日变成了一个中国人美食的节日 。从旧有的角黍,粽子制作到今天的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的包粽 。许多的地方都融入自己的地方美食特点在粽子中 。
其实,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是赛龙舟 。关于龙舟的竞渡,文字的记载始于公元五百年前梁代吴均的的《续齐谐记》 。较后,许多的记载中都可以找到有关赛龙舟的文字记载 。现存中国各地的数千种方志中,共有227种方志有龙舟竞渡的记载 。
端午划龙舟,龙舟竞渡的说法,包括有“大众舟齐出发,赶往丞救屈原 。”及“一呐喊鼓乐吓退蛟龙 。” 。这些都让人联想到屈原 。
每年的端午,在中国大江南北以及南洋一带的华族,都还会举办龙舟竞渡,提倡端午龙舟赛 。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
2、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
3、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
4、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 。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
5、给孩子涂雄黄
给小孩子涂雄黄,为的是图个吉利,驱病邪 。
端午节挂艾草和菖蒲的寓意
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艾”,又名家艾、艾蒿 。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 。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 。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 。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 。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