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天文学常识叶楠

我觉得先要对天文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读天文学概论方面的书籍,可以参考《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卷》,苏宜的《天文学新概论》,《普通天文学》 。
这方面,英文的书比较多一些,中文的实在不能让人满意 。一定要到一个藏书很丰富的大学读书,否则,这些书的影子你都见不到 。
一些著名的出版社像 WileySpringer, www.springer.de OUP,牛津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McGraw-Hill,worthpubilshers,SaundersCompany,学术出版社AcademicPress都出版一些非常优秀的入门教材,可以参考,不过英语可构成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教材都有一些辅导资料在互联网上,大家可以检索参考 。
对天文学各方面有一些了解之后,就应该注意补充好足够的高等数学的知识:国内比较好的入门教材是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的《高等数学》(第四,第五版),还要学习空间解析几何,微分方程 。这些基础学好了,就可以升入的钻研上面说的物理学的各个分支,目的仍然是为天文学打基础 。
学习天文学的人,不能忘记熟悉星空,手头的资料还应该包括几份星图现在最方便的是北京天文馆根据日本诚文堂新光社八十年代出版的《野外星图2000》编印的《新编全天星图》,不难买到 。再有《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里有伊世同先生编绘的中国古典星官图,非常精美 。
如果你附近有一个历史比较长的图书馆,也可以找一下《诺顿星图手册》 。在新出版的《大众天文学》(弗拉马里翁著)最后也附上了全天星图,不过很小,使用起来不太方便了 。
对于普通的天文爱好者,深入地了解一些物理学知识也是有好处的,这里列出了一些比较经典的书目,供大家参考 。1力学教程 伯克利物理学教程 科学出版社 2理论力学 周衍柏高教(回贴称这一本不好,推荐梁昆淼的和赵凯华的 。)
3光学 (1) 华中师范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光学 (2)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教材 4原子物理学 褚圣麟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5天体物理学 肖兴华等编 高等教育 6伦敦工学院200个物理实验 7著名经典物理实验 8物理学辞典 科学出版社 9傅利叶变换及其应用 10热学和热力学(O414.1/Z27) 11电磁学O441/C66 曼彻斯特科学丛书 12固体物理 基泰尔 13电磁学 伯克利物理学教程 科学出版社 14固体物理 曼彻斯特科学丛书 15固体物理 黄昆编著 16热学 17大学物理学 O4-43/Y47 近代,粒子,统计物理 等 18近代物理基础及其应用 19引力论和宇宙论 -广义相对论的原理和应用 温伯格 20相对论 W·泡利著 21 相对论导论 O421.1/L98 22物理名人和物理发现 O4-09/S12 23 今天的物理学 04/Y22 24 20世纪物理学 25原子物理学和人类知识 N·玻尔 著 26物理史上的重要实验补充: 1《观测天体物理学》 刘学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力学世界》和《力学以外的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影印 3 《电动力学》,《量子力学》个人认为,在打好高数和普物的基础之后,学习四大力学,同时了解天文基础知识,熟悉星空可以并列 。之后就可以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了 。
以上是参考晚石的还有我收藏了一些书,如图 。

可以买这本,是专业的基础课程 。
书名: 天体物理学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李宗伟 肖兴华 书号: 978-7-04-007942-5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宇宙概观 1.太阳系 2.恒星 3.星际物质 4.星系 5.宇宙 §1.2 宇宙物质的基本规律和物质状态 1.粒子和四种作用力 2.宇宙中物质的状态 §1.3 天体物理学和物理学 1.天体物理学 2.天文学(天体物理学)方法 3.天体物理学和物理学的全面渗透 4.21世纪天体物理学 第二章 天体物理中的辐射过程 §2.1 辐射转移理论 1.描述辐射场的物理量 2.发射系数、吸收系数和爱因斯坦概率系数 3.辐射转移方程 §2.2 热辐射 1.黑体辐射 2.普朗克定律的特性 §2.3 回旋辐射、同步加速辐射及曲率辐射 1.回旋辐射 2.同步加速辐射 3.曲率辐射 §2.4 逆康普顿散射 1.康普顿散射 2.逆康普顿散射 §2.5 切连科夫辐射 第三章 天体物理观测方法和天体参数的测定 §3.1 获得天体信息的渠道 1.电磁辐射 2.宇宙线 3.中微子 4.引力波 §3.2 信息的收集和观测视野的扩展 §3.3 天文望远镜和辐射探测器 l.天文望远镜 2.LAMOST望远镜 3.辐射探测器 §3.4 天体的光度测量 1.星等 2.测光系统 3.色指数和热改正 4.星际消光、星际红化和色余 §3.5 天体的谱分析 1.天体物理光谱分析 2.恒星的光谱分类 3.河外特殊天体光谱分类 §3.6 射电天文方法 1.射电天文的早期发展和成就 2.射电望远镜 3.射电天文侧量 §3.7 空间天文方法 1.红外天文卫星(IRAS)和国际紫外探险者(IUE) 2.X射线天文和γ线天文观测 3.哈勃空间望远镜(HST) §3.8 天体的距离 1.视差 2.分光视差法 3.威尔逊-巴普法 4.星群视差法 5.主星序重叠法 6.变星测距 7.谱线红移和哈勃定律 §3.9 恒星的大小 §3.10 天体的质量 1.恒星质量的测定 2.星系质量的测定 3.星系团的质量 §3.11 天体的年龄和宇宙的年龄 1.赫罗图法 2.核纪年法 3.宇宙年龄 第四章 太阳物理 §4.1 太阳概述 1.太阳的质量和半径 2.太阳常量和太阳光度 3.太阳大气分层 4.太阳作为一顺恒星的基本参量 §4.2 太阳的结构:内部和光球 1.太阳的内部 2.太阳中微子问题 3.光球 4.米粒组织和振荡 §4.3 等离子体物理和磁流体力学基本原理 1.等离子体的特征 2.粒子的轨道理论 3.磁流体力学基础 4.太阳磁发电机理论 §4.4 太阳活动 1.太阳活动和磁场 2.活动区 3.太阳黑子 4.耀斑 §4.5 日地关系 1.缓变型太阳活动及其影响 2.爆发型太阳活动及其影响 3.空间天气学 第五章 恒星的结构和演化 §5.1 恒星的观测特性 §5.2 星团和赫罗图 1.星团 2.星协 3.赫罗图 4.星团的赫罗图 §5.3 恒星演化概述 1.恒星演化进程概貌 2.恒星的最后归宿 §5.4 恒星演化的时标 1.自由下落时标 2.开尔文-亥姆霍兹(K-H)时标 3.爱因斯坦时标 §5.5 恒星形成和早期演化 1.物质凝聚和恒星形成 2.动力学方程线性化和金斯判据 3.旋转的影响 4.孤立星云的坍缩 5.磁场的影响 6.赫罗图中的林忠四郎线 §5.6 恒星结构的基本方程 §5.7 恒星内部物理状态 1.辐射传能 2.对流传能 3.物态方程 4.不透明度 5.能源 §5.8 各种质量恒星的演化 1.理论H-R图 2.主序星的特性 3.低质量星的演化 4.大质量星的演化 §5.9 恒星演化的重点问题 1.球状星团的高龄 2.褐矮星和破碎与凝聚过程的极限 3.M型星的质量损失 4.蓝超巨星的CNO和超新星的前身星 5.银心中恒星的性质 6.类星体和活动星系核(AGN)的化学组成 7.星暴星系的恒星特征 8.本里系群中的大质量星 9.星系中恒星的核聚变和超新星类型 §5.10 超新星 1.观测特性 2.Ⅰ型超新星 3.Ⅱ型超新星 4.核合成 第六章 致密星 §6.1 致密星的开成 §6.2 白矮星 1.白矮星理论简史 2.多方球 3.钱德拉塞卡质量极限 4.理论与观测的比较 §6.3 中子星 1. 历史 2.物态方程和中了星模型 §6.4 脉冲星 1.发现和证认为中子星 2.观测特性 3.脉冲星表和常用导出量 4.色散星 5.脉冲星磁偶极模型 6.脉冲星地辐射机制 §6.5 黑洞 1.爱因斯坦引力论 2.黑洞 3.黑洞热力学 4.黑洞可发出辐射 §6.6 密近双星 1.4洛希瓣和密近双星分类 2.Ⅹ射线源的双星模型 3.Ⅹ射线双星的起源 §6.7 Ⅹ射线源和Ⅹ射线爆 1.研究简况 2.Ⅹ射线脉冲双星 3.Ⅹ射线爆 ⑴ Ⅰ型Ⅹ射线爆 ⑵ Ⅱ型Ⅹ射线爆 §6.8 γ线天文学和γ射线爆 1.γ射线天文学 2.γ射线爆 §6.9 吸积 l.致密天体的吸积盘 2.吸积盘基本理论 第七章 星际物质 §7.1 星际尘埃和星际气体的发现 §7.2 分子云和恒星形成 1.分子云的特征 2.太阳周围的分子云 3.暗分子云 4.分子云和年青恒星在银河系内的分布 §7.3 气体星云在各波段的表现形式 1.光学观测 2.射电观测 3.红外观测 4.紫外、X射线和γ射线观测 §7.4 星际气体的物理过程 l.辐射转移 2.电离和复合 3.能量损失机制 §7.5 星际尘埃 1.尘埃的光学特性 2.尘埃的物理特性 §7.6 星际气体动力学过程 1.星际空间中的激波 2.星云的运动 §7.7 恒星和星际物质的相互作用 l.恒星的死亡 2.恒星的诞生 第八章 银河系 §8.1 银河系概貌和基本参量 1.观测证据 2.银道坐标系 §8.2 恒星的分布 1.恒星计数 2.光度函数 3.高光度星和星团 4.星族 5.银河系质量的估算 §8.3 银河系的自转和恒星运动 1.恒星运动的组成部分 2.恒星的空间运动 3.本地静止标准(LSR) 4.银河系的自转 5.银河系自转曲线和质量 §8.4 旋臂结构 §8.5 银核和银心 第九章 河外星系 §9.1 河外星系 1.沙普利-柯蒂斯论争 2.星系的分类 3.星系的光 。

推荐阅读